有智慧的懂得思考的人完全知道如何从容应对,就像他们懂得忍耐那些更无理的事情;在市里做那些无聊至极的工作,生活在无趣的郊区。你可能会迫于经济形势屈就在这样的环境,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它腐蚀。最重要的,永远是,记住你是谁。
--题记来自《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是一本读完放下觉得没什么,提笔想写有似乎有太多感慨的书,有人书评里总要写到作者将五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生活刻画的深刻清晰,说的仿似那只是美国五十年代存在的事情似得,我却觉得,这是人类世界里,会长期存在的状态。
不想把书中的故事讲一遍,就按照自己有感触的、有想法的某个点,说说平凡大多数人的生活吧,或者是说,平凡的我开始理解的平凡的大多数的生活。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做的事情似乎总是要有意义才值得去做,我曾经毫不怀疑的坚信这一点,以致于感到无意义的时候,就痛苦的像失去了方向。
这种时刻,解决的方法是:或者,坚信生活要有意义,并寻找一个意义;或者,接受生活也许更多是混沌的无意义,并开心面对。
主人公April和Frank在我眼里是不接受无意义以及平凡的那类人,于是他们总觉得自己和革命山庄其他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的生命不一样,他们有一种自行创造的优越感,并用这种优越感,来支撑革命山庄无意义的生活。
一个每日乘坐火车往返郊区和市区丈夫,做着枯燥无聊的工作,逃不脱儿时各种记忆和影响,用战争时期的经历,塑造一个强大成熟的自己,追求了自己认为一流的女人April,并带着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憧憬,激动的步入了婚姻。当April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在她惊恐的不想要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却坚定的表达了立场,要留下这个孩子。可是当April同意留下孩子的时候,他才惊恐的发现,他并不比她想要一个孩子,但是从他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他的生活就开始由一连串他不想要做的事情组成,要做负责人的男人,要专心工作,要搬进更好的公寓,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孩子的开销。并且,为了证明第一个孩子不是错误,又有了第二个孩子。而这一切,在最开始,April并不是什么一流女人,而她也并没有勇气不要第一个孩子。
一个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并且参加了一场失败的演出,从而打破了她对自己最大的幻想——我只是没机会做一个好演员。现实戳破了她的自我欺骗和幻想,但是她并不愿意接受,正如大多数的我们。于是,再回去的路上,和Frank的沉默、冷战和争吵,那些带着刺的冷冰冰的话语,伤害着两个心灵。车子里、公路上、客厅的争吵,动辄就上升到对方不懂自己的内心,一个本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件,在两个人的疯狂自我意识中,演变成了悲剧的开始。当我看小说的时候,我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带刺的话,是最无意义的自我挣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却经常在做这种自我挣扎,这种挣扎更多是一种自我欺骗和自我保护,欺骗自己其实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真实伤害。
Frank无论如何选择,要或者不要孩子,April无论如何选择,承不承认自己并不是好演员,生活就会有极大的变化么?也许不是这个时间点,也是下一个时间点,平凡的生命依然会步入一片平凡的虚无。但是我并不是鼓吹人生不该挣扎努力,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并且是自己的选择,就要接受,并努力改善。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突然接受了生活也许并没有特殊意义的这个流派,但这并没有让我随波逐流,依然还是认真生活,但是这个接受,让我生活的更坦然,更平淡的面的日常的、琐屑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正如《革命之路》里这段文字:
有智慧的懂得思考的人完全知道如何从容应对,就像他们懂得忍耐那些更无理的事情;在市里做那些无聊至极的工作,生活在无趣的郊区。你可能会迫于经济形势屈就在这样的环境,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它腐蚀。最重要的,永远是,记住你是谁。
也许我比以前更懂得忍耐和面对无理的事情,日常的工作,平凡的生活,甚至迫于现实的压力,选择最常规的方式生活,但是,最重要的,也是这个状态之下智慧与麻木的区别的,就是记住我是谁,永远要记住我是谁。
By Mis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