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原创
正文共3339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如果某人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那他就会面对风险,因为他会面对各条供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在必要时,人必须准备好或多或少地与过去彻底决裂,并对不以既定习惯为指导的新颖行动路线进行思考。
——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
去年3月,我从体制内离职了,换了新工作。
熟悉我的朋友就知道,我的上份工作是佛山市某区统计局公务员,上上份工作是江门市某市财政局公务员,上上上份工作是湖南省某中心小学教师,我在体制内累计待了18年。
如果想深度了解我离职的原因,可以查看我上篇原创文章《那个十年公务员辞职的她怎么样了》。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想继续向大家讲述我离职的前因后果。
不是吐槽体制内的不好,也不是对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有偏见。
相反,我对体制内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础,体制内的确定安稳曾经给了我最大的庇佑。
还有我家朱同学,我的诸多好友……至今还在体制内,享受着稳稳的幸福。
我从体制内出走,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选择,我是奔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的。
01 什么是人生价值
生而为人,是靠赚钱多少来论人生价值吗?
我清楚地记得离职的那一天,我的两个老同事调侃我:“谭丽是要去赚大钱的,这起码是放弃了1500万呀!”
别想太多哈,公务员年薪可没有这么多,他们是把几十年的年薪都加总计算了。
其实我离职,赚钱多少在其次,毕竟佛山的公务员工资待遇相对来说还不错。
更重要的是,我越来越发现体制内很难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我想,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那几十年,与其眷恋体制内的安逸混吃等死,不如找到一个朝阳行业重新开始。
当我跳出体制,深度阅读了一些书籍,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后,我发现我的思考是对的。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就是给我带来很多启发的一本书,作者在书中提到:
长寿可能是我们能享受到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对于百岁人生来说,解决财务问题是必要的,但金钱远远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家庭、友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都是组成百岁人生的关键部分。
当生命短暂时,你对“我是谁”的概念没有多少洞悉或改变。然而,当生命变长,是什么将一个人经历的转变连了起来?是什么使你仍然是你?
身份、选择和风险问题是度过长寿人生的核心问题。长寿意味着更多的变化,更多的人生阶段意味着要做出更多的选择。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思考“我是谁”,我们要如何构建我们的生活,以及这将如何映射出我们的身份和价值观。
作者认为:美好的人生不仅需要金钱等有形资产,获得家人的支持、结交优秀的朋友、掌握过硬的技能和知识、健康的身心等无形资产同样重要。这些正是我跳出体制的原因。
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更安于现状,喜欢熟悉的事物,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生活方式。也几乎没有思考过:未来的自己需要什么?
如果知道自己可以活到100岁,我们对人生的设想会不会不同?
02 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当夜幕降临,万籁俱静之时,我无数次问自己:“70岁、80岁或100岁的我会如何评价现在的我?”
如果我规规矩矩地在体制内干到退休,我创造的人生是这样的:
谭丽,生于1984年,16岁参加工作,26岁入党,60岁退休,卒年X岁。
她少年丧父,不得不接受辍学,继父遗业,16岁时成为湖南省某中心小学教师。
她一心向学,自学完成了专科、本科教育,24岁时以专业公费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日制研究生,27岁时完成研究生教育。
她踏实工作,8年的教师生涯,6年的财政工作、4年的统计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她安心持家,长达40余年的工作,为家庭积累了可观的资产,为自己存储了足够的养老金,并将女儿培养成材。
她安稳度日,职业生涯总体稳定,27岁南下,定居珠三角,体制内终此一生。
我的财务状况如何?答案是:很不错。
可非财务状况呢?我该如何保证健康和活力?我如何维护与伴侣、孩子和其他亲属的关系?
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里,我的知识和技能一直在“啃老本”,我的人际关系仅局限在体制内。
按照百岁人生推测,我有50%的概率可以活到95岁,我家族中有一个姥姥就活到了90多岁,所以我活到95岁也并不是不可能。
假设我活到95岁,从60岁退休到离世,整整有35年,如此漫长的老年生活,我该如何度过?你能想象出来吗?
我想我退休后大概率是会继续工作的,我有很多未完成的梦想,我要一个一个去实现。
我要使自己的资产最大化。
我想写下一些文字。
我想多看一些书。
我想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
我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我想做一些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事情。
我想为他人提供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
我可不想若干年后,我的墓志铭上被“一心向学,踏实工作,安心持家,安稳度日”这十六个字终结!
何其简单,又何其不幸!
我想,与其等待24年后再开始,何不趁现在把事情一件件做完,让心愿一个个实现!
03 我的人生设想
传统的人生模式是:教育-工作-退休。如果我们想实现财务平衡,我们就得一直工作。
大多数人这一生只有一个职业,自己热爱的事业另说,要不然随着时间拉长,几十年的重复工作,会让我们非常疲乏。无聊没有尽头,机会错失,晚年只剩悔恨和遗憾。
如果我们有两三个不同的职业,从一个工作过渡到另一个工作,再从一个工作过渡到另一个工作,也许我们漫长的人生不再是诅咒。
不是一成不变的三阶段人生模式,而是更高效、更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多阶段人生模式。
可这种过渡,这种职业转换,无疑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
像我本人,从教师到公务员,一直在体制内,离开体制,我还能做什么呢?
18年的工作经历用三个字总结就是“体制内”。跳出体制,我是谁?
我认真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资本:
年龄,36岁,硬伤。
女,生了一个孩子,硬伤。
工作经历,体制内,过于单一。
专业,中文,万金油。
特长,写材料,有点竞争力。
学历,研究生,过得去。
技能,中级会计师,好歹有个傍身。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我的新工作:
选调公务员,还是体制内,无非是换了个地方工作,工作内容和性质差不太多;
教师,老本行,还是体制内,我也不太想重操旧业;
会计师,空有理论基础,缺乏实践经验,要从会计干起,跟数字打交道太枯燥;
记者编辑,赶稿太辛苦,可能更加没有时间兼顾健康和家庭,不适合;
企业文职、管理岗,朝九晚五,固定作息,太不自由了,我不喜欢被约束;
……
找来找去,我绝望了。
世界上就没有一种工作符合我的所有期待吗?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有:
充裕的自由时间,不可替代的优势,有高薪机会,可以终身学习,有时间追求健康的身心、陪伴家人,有机会结交优秀的朋友,有无上限的可能性。
我找啊找,找啊找,竟然给我找到了。
这就是我的新工作——保险经纪人。
36岁的我,对保险经纪人这份职业感到非常兴奋。于是,我改写了我的人生,毅然放弃了体制内,勇敢投入它的怀抱。
入行以来的日子,是我进行自我认知和探索发现的日子,是我大力投资自我、提高个人声誉的时期。
我正在更多地了解自己,我担心自己会做出以后后悔多年的决定,所以我不断地打破自我边界,拓宽知识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我增强了一些技能,构建了金融知识的框架体系,掌握了保险经纪人的专业知识,并拿下了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和家庭教育中级指导师的证书。
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谭丽的险味人生”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知乎号都在定期更新内容,并拥有了一些自己的粉丝。
我提高了自己的声誉,赢得了70个家庭和企业的信赖,“谭丽”这个名字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她不再固定在某个圈子内,不是单一的角色定位,而是多元化的身份:
文学于她是爱好,保险于她是事业,她是一个在文学和保险中寻求甜蜜区的自媒体作者,一个体制内出走的保险经纪人,一个有点矫情的80后文艺女青年,她也是一个爱吃辣不太能吃辣的湘妹子,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一个努力抵制发福的中年女人。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会非常努力工作,我会写更多的文字,利用各种网络宣传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会利用我的专业去帮助更多人,让更多的家庭和企业拥有保险这把无形的保护伞。
2022年,我的计划是:拿下中国银行协会认证财富管理师和家庭教育高级管理师证书,同时把服务客户的质量进一步优化,数量进一步扩大,让保险经纪人这个身份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如果你有保险方面的需求,或是对保险经纪人这份职业感兴趣,请联系我。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或是喜欢我,请关注我,记得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