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这一重要指示为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当前,基层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台账填报、迎检考核等多重任务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创新与服务能力的发挥。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将“为基层松绑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减负赋能激发基层教育活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直面痛点,认清基层教育“负重前行”现状。在基层学校,教师群体深陷非教学事务泥潭。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重复交材料的“指尖形式主义”泛滥,政务APP任务频繁挤占教学时间;与此同时,社区事务、统计调研等与教育主业无关的工作层层转嫁,导致教师疲于应付。这种现状不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更严重挫伤基层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归属感,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阻碍。
靶向施策,构建减负赋能长效机制。减负的最终目标是为基层干部教师腾出精力,聚焦教育主责主业。教育部门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专业支撑,加大教学培训与教研指导力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二是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基层学校在课程改革、家校共育等领域大胆探索,对非原则性失误给予包容,营造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三是优化激励体系,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向实干担当的基层干部倾斜,树立“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通过“减负”与“赋能”双向发力,让教师回归育人本质,激活基层教育创新动能。
党建引领,凝聚减负赋能攻坚合力。发挥党组织在减负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将“为基层松绑减负”纳入教育系统党建重点任务。深入开展“我为基层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下沉学校调研,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强化监督问责,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基层减负,要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教育系统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积弊,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为基层赋能,才能让基层干部教师轻装上阵、放手干事,以实干实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作者 陈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