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_
国庆假期结束回校,公交车堵在市中心的红绿灯路口,交通瘫痪,加上人杂气闷,让人坐立难安。
坐在我正对面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母亲,怀里搂着两个小孩,一个大概四五岁,另一个貌似还不能走路。
可能由于车上空气燥热,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哭闹起来,嚎啕声此起彼伏,使得车上的乘客都把目光聚集了过来,年轻母亲面露尴尬,眉头紧紧锁了起来,连哄带威胁想要孩子停止哭声。
电话不应景地响了起来,年轻母亲用一只手揽住两个孩子的腰部,腾出另一只从包里掏出手机夹在耳朵与肩膀间接起电话,然后迅速抽出手来抱孩子。
孩子的哭闹声太大,听不到对方的声音,那位母亲开始暴躁,呵斥她们别吵。
好像感应到母亲的生气后她们稍稍消停了下来,于是我从这间隙中听到了对话的内容。
那位母亲可能经营一家手机店或在某家手机店当售货员,顾客在她上班的手机店购买手机后出了质量问题,要求维修手机,但由于某些原因脱不开身,所以将手机寄了过来,并要求她在两天内就修好寄回。
说到这里,那位母亲的神色显得十分为难,她向对方解释说店里的手机维修人员家里有事多请假几天,她和店里上班的其他同事都不会修手机,所以能否把时间宽限到一个星期。
而对方什么都听不进去,一直反反复复强调自己很忙,着急要用手机,说到最后还指责那位母亲,称她当初明明说好的一年保修,而如今却想要逃避售后责任,简直就是黑心卖家……
这时两个孩子又大哭了起来,对话湮没在一片令人烦闷的噪声中,母亲不管对方听没听到,也不管对方正说些什么,只能在电话这头强调自己正在公交车上,环境很吵,不好打电话,说到家再回拨过去,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刚刚挂断几秒钟后,电话响了起来,她没有接,对方挂断了,又重新拨过来,她还是没接。对方就这样反反复复打了五六通。
年轻母亲干脆把手机塞回包里,埋头在两个孩子的肩膀之间,任他们怎么哭也不管,只是用手使劲搓着眉心。
阳光从她那边照射进来,打在她的头顶,逆着光我看到车内跳动的颗粒,还有她错杂的扎不进皮筋的碎发,一起在空中和风乱舞。我突然心里很不是滋味。
_2_
这样的情境,让我想起今年暑假,我去省内一所二本院校的附属专科学院招生办,兼职话务员的经历。
一直对话务员存在某种职业偏见,并不是说瞧不起这类职业,而是觉得话务员就应该是那种巧言善辩且经常给我们打无用电话的人,我从不觉得那些话务员能真正凭着顾客的利益去推销产品、推广服务。
会去当话务员也完全是私人原因。我一个朋友去招生办兼职,想我陪她一起去,我觉得那所学校本身的口碑就不错,再加上又是招生工作,也就跟着去了。
原本觉得话务员的工作环境应该是挺惬意的,真正去的时候才发现特别简陋。五十来人组成一个团队,大规模培训一天后每人配备一部电话机,然后挤在一间平时学生上课的教室,不停地给考生家长打电话。
万事开头难,最开始的那两天,只要一说自己是xxx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就会立马被挂电话,要不就是接了电话,说明自己的来意后被骂得毫无还口的余地,很多心理素质不那么强的女生直接被家长骂哭。
后来每打一个电话,都要在心里做好十足的准备。想想自己最开始拿起电话的时候,心里无比纠结,说什么、怎么说,都要在纸上打上好几遍草稿,整理出每一个能想到的家长可能会询问的问题,准备如何应答,这样才不会在接电话的时候手足无措,被问得哑口无言。
两三天的时间,打了几百通电话,后来渐渐习惯后,就不需要使用对话模板,能自由流利地说出自己的话,让对话更自然,也更让人舒坦。
慢慢地,有很多家长愿意耐心听我把学校的情况介绍完,尽管最后他们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至少让我在接下来的电话中有了更多的期待,而不是更多的惶恐。
笔记本上陆续有了很多的意向人,这意味着我的介绍让更多的学生家长信任和接受,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越。
虽然后来因为外公去世这份工作我没有再做下去,可是这短短的时间内我真的拥有太多的感触,它带给我的价值也远远大于我在其中所获酬劳本身的价值。
_3_
没做这件工作之前,我确实有恶意揣度话务员的嫌疑。
以前每看到手机来电显示固定号码,第一反应就觉得是无聊电话或者诈骗电话,因而果断挂掉,不知道的是,可能其中很大部分的话务员要在我的冷漠以对下继续沉默地坚持,重振旗鼓。
一次的拒绝不算什么,一天的拒绝不算什么,甚至一个月的拒绝都不算什么,难的是她们以此为职业,需要日复一日地被拒绝。这该需要多强大的勇气和持续不断的自信心才能永远保持对工作的耐心与激情?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在那个过程中,我也得以和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交谈,了解到他们各不相同的工作形式,听说更纷繁复杂的人生经历。
我们往往不懂理解他人,而等到自己从事这份工作时才会想要说一句:“哦……原来你在这个平台是那么的不容易,原来当初你是这么走过来的。”
而我也因为某些算不得高深的经历与体会,愈加心疼那位公交车上一手揽一小孩的母亲。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就是那位手机出了问题的顾客,面对手头那些好像永远忙不完的工作与无形的压力,隔着手机屏幕,我们看不到卖家为我们的问题同样急迫的表情,看不到对方在公交车上都要用肩膀夹着手机为我们做售后服务的样子,我们就容易陷入自我心疼的怪圈。
指责别人对我们的服务不够周到时,我们如何确定她们不是和我们一样身心俱疲?我们的恻隐之心似乎真的全去心疼了自己。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相互体谅。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光鲜亮丽的工作岗位,都会暗藏不可探究的苦辣辛酸。那些看似刀枪不入的职场之人,事后扼腕叹息的模样也是我们没有看到过的。
然而我知道这份理解来之不易。
接下来的人生里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经历与遇见,我们会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行业,这些永不消停的摸爬滚打,一定会将我们塑造成一个渐渐能懂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