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萝卜蹲
楼主自去年下半年拿到驾照,手痒,就盘算选购一辆自己的车。但购车前我对车的了解是小白水平,就是在驾校学的一点车的最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买车来说“然并卵”。
买车这个事确实水太深,不想被坑,所以从懂行的朋友同事还有网上那里恶补了许多购车相关的知识:关于如何选车,如何选择4S店,如何与4S店砍价。这些知识在我购车的时候派上了很大的帮助,这里分享出来,希望也能给将要买车的人士一些帮助。现在如果谁跟我说什么预算该买什么车,我基本也能推荐个性价比高的车,而且和内部人士推荐的相差无几。
一、如何选车:
1. 确定自己的需求优先级
选车之前,考虑四个因素:安全、经济、动力、空间。要先明确自己对这4个因素的排序。
由于本人用车主要是平时上下班,其次是周末和节假日的自驾,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加上每年一两次的长途跋涉——回老家。所以我对其的排序是:安全第一,其次是空间,然后是经济和动力。
2. 选择车系。
明确了上面四个要素之后,就要对目前市场上的车系做下了解。
目前汽车市场上主要分为四大车系:美系、德系、日韩系、国产车。每个车系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美系车外形粗犷,轻内饰,性能较高,但是油耗相对也较高。代表品牌如福特、别克、JEEP、凯迪拉克。 德系车比较外形柔和,内饰较为精细,油耗也不高。代表品牌:大众,奔驰,宝马。日韩系外形设计优美,而且省油,是有口皆碑的省油。代表品牌如丰田,本田,日产,现代。 国产车的特点是模仿力强,经济,造型方面越来越向欧美高级车靠拢,而且内饰也能跟上。油耗相对偏高,代表品牌:长城、吉利、比亚迪等。
在国际市场上,美德日韩车系的安全性总体来说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由于受汽车各种税和车企自身的成本控制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车换到中国市场上来,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都会做不同程度的“减配”。或者直接设计一个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车型,既好卖利润又高。但其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卖的,因为安全标准等不符合。
在这一点上,日韩车系最会走“中国特色”,而且日韩车系也最会抓住中国消费者的两个心理:好看,省油,也就是经济。但是由此带来的是啥?——减配,而且是没有底限的减配。减小钢板的厚度,轻便,重量减小了自然省油。但是别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同事去修他的卡罗拉,看到后隔离板里面用的海绵做衬垫,惊得再也不敢开出门了。还有一同事,之前开的凯美瑞,出了一次不大的交通事故,对方没什么事,自己肋骨撞断2根,胳膊也骨折。康复后立马把座驾换成了Volvo s60。我也不是黑日本车,当看到马自达6被宝马7系撞个粉碎,高速上轻易被压扁,这么多案例,我对日本车也只能呵呵了。(下文中的配置还有关于日本的减配问题)有很多人解释说南京这个案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马自达6和宝马7系本来就不是一个级别,一个是A0级,一个是C级。但是路上什么车都有,大车会因为你是小车就不撞上来吗?所以注重安全性的准车主还有一个要知道:抛开车自身的安全性配置,车越大,在碰撞中就越占优势。所以SUV在碰撞中的安全性相对比轿车高。B级车的安全性比A级车高。这一点反映到买车上,就是能买大车就不要买小车。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一堂弟是开货车的,他说他在马路上只要老实开车基本上什么小车都不用怕,因为别人撞上来他肯定没事。
相对来说,美系和德系厚道一点,不会为了眼前利益牺牲汽车的安全性,至少有底限,不会在涉及安全性的配置上大做减法。
而国产车,这是我从开始买车到现在自始至终也不想考虑的车系了,也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啊。为啥?目前国产车的典型做法是,从日本(大都是三菱)买来人家二三十年前的平台,然后加上模仿的外观设计,就号称是自主车型了。国产车喜欢在内饰,外观上做文章,这也是我国民喜欢的,什么中控大屏,全景天窗。如何验证我所说的国产车大部分是日本平台,大家可以观察汽车加油口的位置。欧美系的加油口基本是在驾驶位的右侧,而日韩系大都是在左侧。平时在路上,加油站稍微留意下,就能发现,确实如此。而我们的国产车,基本也都是在驾驶室左侧。
3. 根据心理价位筛选车型。
如果现在谁跟我一上来就问哪款车好?哪款车安全?自己该买哪款车?我不会回答这些,而是直接问他最关键的问题,你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车子这东西和在菜场买菜不一样,菜场上同样的价钱买来的菜新鲜程度好坏程度都不一样。而车子这东西真是一分钱一分货,100万的车子无论在安全性,性能,和配置上都不是10万,20万,30万的车子所能比的。所以需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选择一款符合自己需求的车。
还有,相同价位的车型都有各自自己的特点,有的车主打配置,有的主打安全,有的外观别致。如果心理价位有限的话,在这些方面就要有所侧重,即上文所说的需要确定的四个排位(安全、空间、动力、经济)。
每款车型都有官方指导价,在各大汽车网站上选择自己的价格范围就能出来对应的符合价位的车型。
4. 了解配置,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
说到配置,这是很多小白头疼的话题。专业术语,各种数字参数一堆,看着就头大。我开始也是如此,什么轴距,底盘,悬架,对这些名词一点概念都没有。在研究一段时间后,才逐步对汽车配置慢慢有了一些认识。
怎么去认识配置?其实还是要根据我上文所述的四个要素,安全、动力、空间、经济。每个要素都对应着相应的一堆参数。
汽车的安全性直接反映在轮胎,悬架和安全气囊的配备,还有通过整车质量也可以窥探出整个车的用料情况。轮胎是车子与地面接触的唯一介质,轮胎的大小,好差,对安全性影响颇为重大。然而这是很多车主在选车的时候容易忽视的地方。而且正因为国人往往忽视这块,很多厂商喜欢在轮胎上做手脚,比如用低档品牌的轮胎,配小一点尺寸的轮胎等等。轮胎不同的品牌,尺寸,价格相差很大,只要稍微减配一下,就能给汽车厂商带来相当大的利润。而影响的确是广大车主的安全系数。所以这里把轮胎放在第一位的地方,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日本车很擅长。像日本的大众化品牌,日产、本田、丰田,在中国市场上都喜欢换上我们的国产轮胎,像韩泰。
轮胎的配置参数,就算不会看也不要紧,但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排名前三位的轮胎,依次是米其林、马牌、固特异。一般豪华车都选择米其林,稍微好一点的汽车会选择马牌和固特异。日系和国产车则选用国产轮胎较多。在买车的时候留意一下车子用的轮胎品牌,大概就能够把握车子安全系数的高低。而轮胎上刻得是轮胎品牌的英文,所以了解一下各轮胎品牌的英文形式很有必要。米其林:Michelin 马牌:Continental 固特异:Goodyear。
如果自己有意向的两个或某几个车型都用的同档次的轮胎,那就要进一步了解轮胎的参数了。轮胎的参数,一般都可以在轮胎的侧面找到。形式如:235/50 R18。R18,表示轮胎直径是18英寸。235表示轮胎宽度是235毫米,50表示的轮胎的的扁平比,即轮胎胎面高度与宽度的比例。就安全性来讲,轮胎直径越大,轮胎宽度越宽,扁平比越小,汽车的安全性越高。因为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力,有效减小刹车距离。
悬架是连接轮胎与车身的中间平台。悬架决定了车身的平稳性,影响乘车的舒适感。悬架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能选独立悬架就不要选非独立悬架,能选多连杆独立悬架就不要选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又优于多连杆式。能选电动助力就不要选机械液压助力。悬架是藏在车身里面,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这个配置也经常被购车人士忽视。可是悬架猫腻最大,不同的悬架价格相差可达上千元甚至几千元。厂商只要在这里做手脚,丰厚利润就来了。
气囊。气囊是在出现危险情况时最关键的一道防护网。气囊越多,所能防护的方位也就越全面。国产车最喜欢在气囊上做手脚,比如一款国产神车SUV销量排名常年占据第一的,安全气囊却只有主副两个。一款在国际上安全性要达标的汽车,至少要有主副气囊和侧气囊。如果一款汽车连这点基本条件都不满足,基本上就不要考虑了,不要心存侥幸觉得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啊。
动力只需看看发动机一个参数。比如“1.5T 181马力 L4”,1.5表示的排量,排量越大,动力也就越大。T是表示涡轮增压。有涡轮增压的配备,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候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有效增加汽油燃烧效率,提高动力输出。马力这个参数只需要关注数值,数值越大,动力越强,加速也越快。有一个流行词也是反应汽车动力的,就是推背感。推背感强不强,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大小。
空间是最直观的一个需求因素,也就是直接反映在车子的大小上。同类竞争车型由于造型设计的不同,在长宽高上都不一样。同类竞争车型指的是价位相仿,面向同一个档次的消费群体的车型。网上所能看到的长宽高都是客观的数据,但因为受造型的影响,数值上的大小并不一定会带来实际感觉上的空间大小。所以考察空间,最好能够去4S店实地试驾一番,前排后排都坐坐,这样最体会空间大小。
5. 除了配置还要关注啥?
经济除了车价这个最先接触的成本外,还应该包括车子的平均油耗,保养费用,保险费用和维修成本。车子的平均油耗在网上的汽车参数上都能找得到,即都是以XX升/百公里来表示。但是车子的保养费用,保险和维修成本在网上看不到。不要小看这三样,从我用车的情况看,平时汽车的汽油开销基本只占平时汽车费用的一半左右,相信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广大车主。那么这些数据要怎么得到?一是从4S店的销售员打听,汽车销售的时候有裸车价和到手价两个,裸车价就是网上都能查到的,而到手价一般是在4S店才能得到,到手价主要包括裸车价+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保险-4S店所能给到的优惠。保险是和车子本身的价格还有品牌挂钩的,价格越高,保险越贵;同样价格的车,高端品牌的车的保险要比低端品牌的车高。对于保养费用一般4S店买车都是送首保,所以要问清楚平时的保养费用。二是从购买同款车的朋友或者网上打听,这种比问4S店更靠谱。
二、如何选择4S店
买车和买其他东西不一样,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从4S店提车后,后面涉及到的汽车保养,维修都要和4S店打交道。所以选择一家4S店也很重要。楼主自打算买车以来,就走访了家里附近4家4S店(不同品牌),公司附近的一家4S店。或者看车,或者询问报价,或者看销售人员的态度。不同的4S店报价都不尽相同,这首先反映在地域的差别上,在汽车厂商自己的集散中心的4S店的报价肯定比其他省市的4S店报价要低,有时差别可达二万甚至更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减少了运费和库存费用。像上海大众旗下的奥迪的集散中心就在苏州甪直,在那边直接购买一般都能比在上海或其他省市买优惠不少。而买奔驰肯定就在北京买最便宜。如果各位准车主就居住在这些汽车品牌的集散中心或者不怕麻烦,就直接去集散中心提车,就能省下不小的一笔钱。其次,郊区的4S店比在市区的4S店更好砍价,或者可以砍到更低的价。毕竟店租成本更低。以楼主为例,我那时已经知道我要买的这款车的大概最低报价,但是在我家(市区)附近的4S店死活不肯让价,最后谈崩,没在他家买。最后我就在我公司(靠近郊区)附近的一家谈,我报出我可以接受的价位后,4S店的销售人员很快就接受了。交易达成。
当然,选择4S店也要考虑日后维修和保养的方便,如果单纯为了便宜,跑去一家很偏的4S店,虽然眼前虽然得到了实惠,但后面维护和保养起来却要跑很远,得不偿失。而且4S店的汽车销售有“售本市”和“售全国”的区别。为了防止”窜价“,有的4S店的汽车只售本市,这种车在外地上不了牌照,这个一定要和销售人员打听清楚。而且尽量选择大牌一点的4S店,这样以后保养和维修起来,少些猫腻(汽车保养和维修水也很深)。
三、如何砍价
汽车价格会有一个官方指导价,这个是公开的,在网上或者4S店都能看。在汽车销售一段时间后,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或者促销以压低库存,还会出来一个官方降价。这个在网上和4S店也能了解到。除了这两个外,4S店还有一个自己的底价,也就是保本价,低于这个价格4S店宁可损失一个客户也不售车。一般车主在和4S店谈价格的时候,4S店会直接给出官方指导价和官方降价多少,如果车主再询问是否更进一步优惠的话,销售人员才会给出一个优惠价格,这个优惠价格是高于4S店的底价的。所以要打听到4S店的底价就变得很重要,这是和销售人员谈判的筹码。而且有了这个底价,当销售员报出优惠价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其诚意还是在忽悠小白们。要得到这个底价,其实也不难,多跑几家4S店是必须的,这样可以掌握本地该款汽车的一个大概市场行情。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用我上面说的,去找该款车型所在集散中心的4S店,打电话问他们的最低报价。这个最低报价一般还与这4S店的底价有差距,但用来衡量本地4S店的底价还是有比较价值的。
掌握了上面这些信息后,再去4S店砍价,销售员从你口中说出来得专业配置和对价格的了解,基本不敢把你当成小白来忽悠了。
谈判时千万不要表现出心急买车的样子,这样销售员抓住这一点就会说一些诸如这款车比较热销,后面官方很可能会加价;现在是促销时间,过了就没这么优惠了之类的话。其实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目的就是要让你赶快签单。只要是汽车,越往后肯定是越贬值的,不管有多么热销。遇到这个情况,可以先报给销售员你的心理价位,留下联系方式走人。买车这个事消费者等得起,销售员可不一定等得起,每个月都有固定得销售任务要完成。等到他需要出业绩的时候,自然会再找上门来。
四、其他
和4S店达成交易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提车了。4S店都会有自己的仓库,用来存放待销售的车,如果一款车特别热销,就很可能要等上一两个月甚至更多时间,这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有的车或者不是那么热销,或者因为4S店备了较多库存,直接就能提车。这里需要尤其注意一点的是,提车过程中的验车,验车很大一个环节要注意看车子的生产日期,一般来说车子出产后,如果存放时间过长,会出现部价老化,电池没电,橡胶老化等,换句话说,存放时间越久,对车的损害越大。一般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