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给孩子生命的底色添上一抹亮色

      何其芳在《画梦录》中说:或在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看到这句话,有一份莫名的感动,多年以后,孩子们已经渐渐长大,每一个闲适的午夜,他们是否也能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度过这一个个诗意而美好的时光呢?

      读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可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清楚地看到了现实境遇下,整本书阅读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困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每一年各种类型的推荐书目比比皆是,可如何真正落地,全面铺开,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拿低段来说,认字较少,理解能力有限,而整本书阅读则需要一定的识字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家长的亲子共读就非常必要,但是很多老师在推广的时候会遇到问题,那就是家长没有时间,没法坚持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还有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些数目,也带着孩子进行阅读。但是,在一些家长的心里“把书读明白”和“读后有用”成了衡量标准,所以在孩子读书时总会问“你明白了什么”“这句话什么意思”。殊不知,在孩子们的心理,“有趣”才是阅读的开始,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趣的故事情节,都是孩子们阅读的快乐所在。就老师来说,缺少了整本书阅读的系统知识,对整本书的课程设计缺少规划。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虽然整本书的阅读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依然想做尝试。阅读的发生就是读者的生命气质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通过阅读,文本有了新的意义的生成。所以,我们想通过六年的时间,通过整本书阅读这样的一个系统的课程,首先,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更是一种积极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 其次,帮助学生能够面对整本书的时候,有自我设计的能力,将阅读文本的视野扩大。最后,希望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存在形式。

      那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我们来说,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开学初我们给孩子推荐了很多数目,海量阅读进行了有4周的时间,孩子们的阅读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阅读兴趣也非常浓厚。二、三、四年级就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量,形成阅读自动化的阶段。海量阅读的时期是自我的一种状态,读书过程中形成的观点都是无意识的,碎片化的。所以,需要有精确阅读教给孩子们如何阅读更好阅读一本书。所以,我们选择了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这本书的设计,一方面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从无意识的自我阅读走向有意识的积极阅读。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整体来说比较简单,这本书一共由七个小故事组成。虽然名字叫《没头脑和不高兴》,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和其他的六个故事没有联系。所以,在学生初读时,可是让孩子们由书的名字引发猜想,然后引入其余六个故事。不过,剩下的六个故事虽然和《没头脑和不高兴》没有关系,但这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我们身边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只不过作者把这些缺点和不足放大了,夸张了,让我们读起来更加有意思了。孩子们读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在照镜子,会引发他们的共鸣,这不就是我吗?我好像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这样的自我认知也是孩子们自然而然的生命自觉状态,也是我们对孩子的阅读期待。

      那如何设计,开启课——从孩子们喜欢的图文结合的方式出发,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一种好方法。出示《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几幅图片,让孩子们产生好奇,猜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关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发孩子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到这里不再做深究,再次引入“没头脑”小时候的故事,三次敲门和找东西的片段,让孩子们给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起个名字,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起名字?从这里引入《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带着孩子们看封面、封底、目录,认识作者任溶溶爷爷。最后在这节课上利用阅读导读单,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发生在“不高兴”身上的事情,尝试自己梳理阅读的过程。

最后出示阅读推进表和不同章节的阅读导读单,带领孩子们走进自主阅读的环节。这本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故事性强,内容也较简单,孩子们容易出现一口气读完的现象,这也不要紧。通过阅读导读单,孩子们不再是浅阅读,而是进入带有思考的深度阅读状态,这对于帮助孩子们形成阅读的方法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推进课,设计两课,一课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一课是从孩子们习惯养成的角度出发。文学的角度主要是感受故事中的夸张、动词,精彩的场面描写,让孩子们领略文学的魅力。还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让你选择一个场景拍成电影,你会选择那一个?说明理由,这也是培养孩子分析辨别的能力。日常习惯的角度,会让孩子们也是从情境出发,设计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如果你是任溶溶老爷爷,你还可能会设计出哪些人物?“太着急”“大马虎”“好邋遢”“站不稳”等等,让孩子们从设计人物角色的角度出发,明白这些人物背后其实都对应着一个个不良的学习习惯。

      最后读完这本书,会让孩子们形成人物漫画形象展,一种是故事中的人物,一种是现实中其他不良习惯的漫画人物。还会让孩子们尝试着给文中的人物进行配诗,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因为孩子们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诗化的过程,阅读中生成的情感体验可以用诗的形式表达,这也和我们的晨诵能很好的链接,因为经过这几个月的晨诵,孩子们对诗有了那么一点感受,这种诗心的养成不仅仅在晨诵中,在整本书阅读中,用诗歌表达阅读的体验也是培养孩子们对生活一颗敏感的心。

      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场旅行,都是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阅读不能只在孩子们心中浮光掠影地飘过,而应该如一粒种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一次次的阅读,就是让这颗种子萌芽,生长。俄国诗人巴拉丁斯基赞扬歌德:“能看懂布满星辰的书卷,能同海浪对话。”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我相信阅读也必将在孩子们生命的底色中添上一抹亮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头脑和不高兴》作为我们二年级上期第一本共读的整本书,我们是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布置的。 导读课是在孩子们读了两三...
    河南郑州毛秋风阅读 14,449评论 0 4
  • 世界不安静了,从让位到没上线竟然能判断出她隐退了?这个世界玄幻了。子航拿着咖啡杯,嘴角抽动,什么叫凌乱,就是子航现...
    水上的绿萝阅读 2,806评论 0 0
  • 心中若无物, 一切皆归相, 相来随相走, 心不惹埃尘; 来此作甚 作甚来此 既然来此 可知归去
    苏峰001阅读 1,742评论 1 3
  • 今天下雪了,我在家宅了一天。 早上起来,雾霾没去跑步,练功两个小时,然后安排了一天的功课。 把微信平台三篇文章编辑...
    心我听你说阅读 7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