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的小故事:客服电话,该人来打,还是机器来?

“萍”与“水”相逢

最近两天接到两个机器人电话,一个是工商银行955开头的客服热线,一个是建行信用卡951开头的外呼电话,来电声响起,我一边按着手机接听键把手机放到左耳边,一边习惯地说着“您好”,这时只听到耳边传来“您好!请问是XXX(我名字)本人吗?能花费你几分钟做一个调查吗?”的问话。一听电话里头传来的声音,很明显不是真人发出的,而是录音设备传出的。因为感觉出不是人在跟我通话,所以对于电话那头传过来的问话,我完全不想搭理,所以干脆闭口不做声,看看它接下来会做什么。结果电话那头重复着刚才的问话,“您好!请问是XXX(我名字)本人吗?能花费你几分钟做一个调查吗?”没等它问完第二遍,我就把电话挂断了。

我不知道工行和建行打这种电话的目的是什么?总之我实在没有心情听它继续说下去。我不知道别人接到这种电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否跟我一样?反正我是真的受不了这种客服电话。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由机器人代替客服的电话,而且这种机器人代替人的电话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不仅仅是银行,还有通信公司、保险公司、淘宝售后等。机器人代替人,真的好吗?这是这个智能时代所驱的吗?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还是为了彰显公司的前驱和先进?

对于机器人代替人,个人不喜欢,也不太能接受。原因大概有三:

1、不真诚。让一个机器人跟人通话,咋想的呢!你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低估了你自己?是我不配跟人通话,还是你不配跟我通话?这不仅不平等,而且极不真诚。你用一个机器人给我发发固定格式的邮件、介绍介绍新产品、处理某些调查问卷等等,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想和我沟通交流一些东西,特别是如果你想从我这里获得某些信息或调查,那就不要派机器人上,那样不仅不能获得你想要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你可能得到更多你不想听到的负面反馈。所以,如果你现在想和我沟通,并拨出了我的电话,那么请机器人靠边,上真人,以真人跟我进行真诚对话。

2、难信任。人们往往对熟识的人、相似的人容易产生信任或去接近。这也是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告诉我们的社会认同原理。当我们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如果电话里面首先自报家门,告诉我们TA是谁,干什么的,这次来电话是因为什么,那不论是谁,都会继续听TA讲下去,很大可能也会配合TA需要我们去做的。但是一个机器或者机器人,既没有温度,也没有情感,很难得到我们认同。我们心里想的它理解得了吗?我现在很生气,它会跟我做合理解释、安慰我,并替我解围吗?因为它是冷冰冰的机器,所以我不信任它,更不会顺从它,甚至抗拒它。

3、不可靠。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里本来就真真假假、真假难辨,再加上电信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你还用机器或机器人来打这种电话,即使来电显示的是我们都熟知的银行客服电话,依然会被当做诈骗电话。你这么不真实,我干嘛报你以真实和耐心,说不定一不小心还成了某些诈骗犯的案上肉。

所以客服电话,一旦给客户的电话拨出去了,那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以真心待真情的联系和沟通,只要态度足够真诚,一定能赢得电话那端的真诚回报,甚至超出你想要的回报。

所以,我想说的是,客服电话不是机器人应该干的活儿!

秋韵如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