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3胡燕儿
《我们的树》《和平树》《荷花回来了》《没有鸟儿的天空》
一 环保题材绘本
在宝安图书馆还完绘本的时候,接下来要看什么系列的呢?看到好多关于过年主题的新绘本在书柜里,就过年主题吧,开始粗略看看想选5本做一系列。这时听到“这棵树生病了吗?妈妈?它生病了是吧?”我走过去看看,发现小女孩自己在看一页有大树的绘本。所以,就改成借有关环保和保护森林有关的绘本。找到了《我们的树》《和平树》《荷花回来了》《没有鸟儿的天空》这4本。
自己翻看了一遍后,看小女孩一人很认真的看着绘本,就抱着绘本过去坐她旁边也开始看,后来她妈妈回来的,提议给她女儿讲绘本,她同意并帮忙拍照片。
二 《我们的树》
1.了解一下这位作者,貌似没有读到过她的作品,第一次读她的绘本。
伊夫·邦廷:美国当代最具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1928年生于北爱尔兰,1958年因宗教及政治上的派系问题,和先生及三个孩子移民美国加州,1968年正式开始写作生涯,1972年出版第一本改编自民间童话的作品《两个巨人》,至今作品超过200本。“只要有铅笔和纸,我随时都能创作。”邦廷的作品种类有图画书、儿童故事书和少年小说,涉猎的主题更是充满巨人、精灵和鬼魅的童话,到反应儿童和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擅长以简洁的文字、感人的笔触,以及宽阔的写作角度,关注社会议题。“我的故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从每天阅读的报章杂志开始萌芽,剩下来的百分之十才是我亲眼见闻或亲身经历的事。”邦廷说。
1995年与画家David Diaz合作的图画书《烟雾迷漫的夜晚》荣获凯迪克金奖,二人还合作了《回家》。她以贴近小孩生活的素材和表达方式,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关注移民、无家可归者、战死者后代等社会不同层面,给孩子们展示不同的儿童生活。
小女孩自己看的也是伊夫·邦廷的《艾莉丝的树》---艾莉丝好爱农场上那棵靠近马路的老橡树。但是春天里的某一天,老橡树的叶子竟然变黄掉落了。大家努力拯救,不过,树还是渐渐枯死了。最后,树似乎放弃了,艾莉丝也是,直到她想起一样东西,才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2.《我们的树》
故事大概:“每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会去找我们的树” 。“我们的树”在城外一处被人们遗忘的好地方,“我们” 用各种带壳的坚果、面包屑和苹果片装饰“我们的树”,我们在“我们的树”下喝热巧克力,唱圣诞歌,“我”想象着在圣诞节的那一天:森林里大大小小的动物一 一出现在“我们的树”旁边,黑熊摘取挂在高处的苹果,小鹿咬到中间的果子,鼹鼠和白兔则捡拾地上的坚果……
一本好书,当然可以有多种解读,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喜欢并认同的那一种。也许你读到的是一家人找一棵郊外的树当作他们的圣诞树,与树林中的动物共享圣诞狂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环保。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越来越忙、快乐却越来越难找的今天,在这本美好的书里,最打动我的,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家,他们平平淡淡的和“我们的树”、和 树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欢享的圣诞节的那种温暖和体衅,他们的幸福与分享,与金钱无关,与时间无关,但和生活态度有关。你是否愿意在冻得连呼吸都会疼的夜 里,驱车带上和孩子们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好的蜂蜜小米葵花子球,装饰那棵“我们的树”,一家人在树下分享一壶从家里带来的热气腾腾的巧克力,孩子们各选 一首圣诞歌,唱给“我们的树”和树林里的小动物们听。
如果要说一个人很有趣,也许就有这样的家庭互动,不一样的圣诞树圣诞节,成了很与众不同的“我们”不是嘛?
三 《和平树》《荷花回来了》《没有鸟儿的天空》
1.《和平树》
《和平树》概述:旺加里得到美国留学的奖学金去美国学习6年,回来发现小时候伞一样的绿树不见了,她要改变,决定让绿色的树回来,她邀请妇女种树,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终于肯尼亚成了绿色的海洋。
旺加里 . 马塔伊(1940年4月1日—2011年9月25日)是肯尼亚的社会活动家,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绿带运动和非洲减债运动联盟的发起人。她是东、西非的第一个女博士。1977年发起了一个以妇女和环境为主的绿带运动。1990年代,她因为反对开发商强占共有土地,被肯尼亚当局监禁和鞭打。但是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内心的爱和追求正义自由的价值理想,对和平的反思,对人类侵扰自然环境的抵制,对弱势的非洲女性的感召和对共同创造历史的引领,都成为书中熠熠闪光的精神力量。旺加里为非洲大地播下绿色的种子,她的故事也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慢慢生长。在2002年被选为国会议员。为止,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也是世界上第12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殊荣的女性。她还是继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后赢得这一荣誉的第7位非洲人。2011年她因癌病在内罗毕去世。
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靠我最近的小女孩是已经听妈妈讲过了的,所以整个理解很到位,另一位小朋友第一次听,所以不太明白“要给钱给妇女们及她们是人生里第一笔收入”这里,同时她观察到这个钱和我们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