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9】 (《父母效能训练》第4章 让积极倾听发挥作用)

本章节用了很多父母与孩子之前的对话来呈现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父母如何进行积极倾听,不同的表达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沟通效果。其实,我觉得还真的挺不容易的。需要智慧和耐心,当然,首先是有一颗尊重孩子、真正爱护和关怀孩子的心。

现在,我会时常反省自己对家人的语言,有没有出现以下这些情况:1.命令、指挥、控制,2.警告、训诫、威胁,3.规劝、说教、布道,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7.赞扬、表示赞同,8.归类、嘲笑、羞辱。9.解释、分析、诊断,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11.调查、质问、审问,12.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一些书摘:

1.有时候这种治疗性的倾听方式只能带给孩子情绪宣泄,而事实上孩子所需的只是一只同理的耳朵,或者说一个听众而已。

2.积极倾听并不能总能带来立竿见影的转变。通常,积极倾听仅仅引发一个连锁反应,且结果如何可能是父母永远不会知道的,或者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明朗。这是因为孩子常常会在事后自己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3.有时候,积极倾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一个孩子接纳一个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况。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表达他对于这某种情况所产生的情绪,把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并使他感到有人可以接纳他的这些情绪。

4.当一个孩子受伤或剧烈大哭时,积极倾听常常会使哭声戏剧般地突然停止,只要孩子确信他的父母知道并了解他的感受有多糟糕,或者他有多害怕。对孩子来说,让父母了解他的这种感受是他最需要的。

5.最好去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要试图用直接的方式让他停止哭泣,并用安慰或威胁来使他烦恼,孩子希望知道你知道他们的感受有多糟。

6.积极倾听能够神奇地把家变成一个能够让父母与孩子深入探讨孩子所遇到的各种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的地方。

7.共情是指倾听者向信息发送者传递的一种信号。告诉他,倾听者正在和他共同感受他的感受,把自己置于他的位置,暂时进入信息发送者的内心里面。

8.每个人在谈话时都希望其他人能理解他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他的言辞。尤其是孩子,他们是更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因此,他们的大部分言辞都蕴含着情感:喜悦、憎恨、失望、恐惧、爱、担忧、愤怒、骄傲、沮丧、悲伤,等等。当他们与父母进行沟通时,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这些情绪,当父母没有能够与孩子共情,没有体会到这些情绪时,孩子自然就会感到,此刻他们最重要的部分——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