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姜哥
在之前的三篇文章中,分别给大家介绍了平面构成的三大基本元素——点、线、面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错过的同学可以看过来:
《设计入门01 | 不知道这一“点”,学再多技能也不会设计》
今天来说个稍微特殊的元素——「体」的应用。
为什么说它特殊呢?
我们知道,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也就是平面)内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体具有长、宽、高,是三维空间的概念。
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说到的「体」的概念,其实是通过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从而形成的幻觉空间。
1、什么是体?
面的移动就形成了体。
正方形沿某垂直于它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边长)形成正方体。
圆形绕轴线旋转一周就形成球体。
圆形沿垂直方向平移的同时,按中心点不断缩小,直至缩为一个点,就形成了圆锥体。
2、如何让平面变得立体
1.运用透视
透视是一种绘画技巧,用于在平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
常见的透视有三种(以立方体为例)。
▲一点透视
也称平行透视。立方体前后两个面的边线均保持水平和垂直,其余边线都向一个点汇聚(消失点)。
▲两点透视
在一点透视的基础上,立方体旋转一定角度后,竖向的边线仍然保持垂直,其余边线向左右两个消失点延伸。
▲三点透视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消失点,立方体的所有边线都向三个消失点延伸。此时没有一条边是垂直或水平的。
三点透视适用于仰视或俯视的场景。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遵循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同一物体距离人眼越近,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大;反之越远越小。
近实远虚:距离人眼越近的物体,看得越清晰;距离越远越模糊。
近宽远窄:宽度相同的物体,距离越远的那一部分看起来越窄。比如,你站在马路中间往远处看,路会越来越窄。
2.颜色变化
明暗:明色调给人突出感,暗色调给人凹陷感。
冷暖:暖色系给人前进感,冷色系给人后退感。
3.增加光影
光源:添加光源能让图形看起来立体。如图左上角的光源,依次形成了高光、亮灰、明暗交界、暗灰、反光以及投影区域,前五个称为光的明暗五大调。
投影:除了添加光源会产生阴影,还可以直接给元素增加投影或倒影,达到立体的效果。
4.元素重叠
通过元素叠加打造层次感,也可以让图片更立体。
在形式上,既可以是同一元素的错位叠加,也可以是不同元素彼此遮盖。
更有创意点,可以像下图这样,灵活改变两个元素——文字与人物的前后关系,使空间感更强。
5.元素变形
将图片中的元素进行弯曲变形处理,增加立体感。
还可以将文字看成面,通过文字倾斜+阴影的使用,形成不同面连接的立体感。
3、体在平面设计中可以怎么用?
1.使用立体化图形/图片作为主体
如果能找到本身就具有很强立体感的图形或图片,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海报的主体,不仅能简单粗暴地让版面更立体,还能节省很多时间。
2.使用立体化图形/图片作为背景
立体化图形与图片既可以作为主体,也可以作为背景。
如下图,由于背景图片本身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文字并不用进行特殊处理,也能使版面呈现出空间感。
3.给文字/图形增加投影
前面提到光影的使用会增加立体感,在实际应用时,不同的投影角度会表现出元素不同的空间位置。
垂直于画面投影会使元素看起来像「挂在墙上」,倒影会使元素看起来像「置于地面」。
下图中的海报中就为文字添加了倒影,并拉长文字与倒影之间的距离,使文字具有很强烈的悬浮感。
拆解文字笔画及透视关系的运用,强化空间感的同时,也表现出与主题相关的时间感。
纪录片《四十年》海报
4.文字/图形倾斜连接形成多个面
通难文字或元素的倾斜、变形连接后,可以形成多个平面连接转折的视觉效果。在这里需要注意,面与面之间的交接线要划分得足够清晰。
不限于平面,如果对文字进行弯曲处理,就可以做成曲面甚至波浪面的形式。
5.叠加与透视
叠加文字以体现它们之间不同的空间位置,或者直接将阴影拉长展示元素的厚度,再配合透视关系,就是常见的立体艺术字的处理方法。
6.大小、明暗对比
运用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能让版面有由远到近、由内向外的空间感。可以配合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
写在最后:
到这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就讲完了。
不同于PS训练营的课程,#设计入门#系列文章更注重设计思路的培养。可以这么理解,精通PS操作可以成为美工,懂设计理论才能成为设计师。
另外,文章中讲到的所有方法只是提供一种思路,设计是创造性的工作,试着去找到有趣的玩法,不要局限于几种套路。
最后,关于设计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区或后台告诉我~
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