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漫天铺地盖来,开始我没在意,毕竟媒体一贯的博眼球炒噱头手法跟《走近科学》似的,故弄玄虚。今天我身边的朋友也转发到朋友圈,进去看了下原来是讲原生家庭的。
北大博士果然不一般,对事情的描述,对事情实质的剖析,对自己的认知和解救。
原文传送门,参考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有着或多或少这样的烙印。
0 我的父亲
交代下前提背景:我父亲生在供销社家庭,在那个还吃不饱饭的年代里可以有自己挣外快的机会(给供销社送牲口,那个年代交通工具紧缺,供销社子弟可以有这样的营生)。虽然有些辛苦,但能有自己的零花钱是很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
我父亲在那个年代里大概像富二代般,对身边的哥们兄弟很阔绰,经常什么钢笔啊什么的就随便送人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波及到供销社,我父亲随着大背景一起萧条,从小没干过苦力的人瞬间没有了收入来源。
当年他对人家好的朋友考了学当了官,再和他没有什么来往。他自己对于人性对于社会的悲凉有意无意会渗透到我身上。
1 订校服
四年级时,学校统一订校服。我记不清是几十块钱,可能四五十的样子吧。回去我和家里说,父亲斩钉截铁的拒绝了我:那些都是学校想要获得灰色利益的手段,你不许定,你要是定明天就别上学了。
十岁的孩子怎么懂得什么灰色利益,她只是觉得同学们都订的话自己如果不订很没面子,而且老师问起来你为什么不订,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老师的追问之下,我终于急得哭出了声。更可怕的是,我的同学们听到了我父亲的言论,四处说她爸爸说她如果订校服就不让她上学了。
事后好像是母亲为我解了围,说如果大家都订,你就也订上吧。
其实我知道当时我家的情况,确实是在乎那几十块钱的。校方的灰色利益在我现在看来也确实是存在的。
可如果是我,虽然孩子不懂,我还是不会采取父亲那样“因为我有理,因为你不懂,所以我强势的执行结果”的方式。
2 朋友
初中时候的孩子大概开始有自己的小团体了,每个人都生怕自己被冷落,想各种结交自己的朋友。那时的我也没有例外。父亲总是脸若冰霜的和我说:什么拜把子铁哥们的那些都是虚的,等你长大了出息了,大家都想和你拉关系。你要是没能耐,谁都躲你远远的。
那时的我没想过要结交什么一辈子的朋友,长大以后的事情我也未曾想过。父亲的话像是泼冷水,我怏怏的不知该作何反应。
他太早的太过赤裸极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得告诉了我社会的阴暗面。
3 选高中
我的中考成绩还不错,在那个小县城里好像并列第十。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们都选择了去市里读高中,周围人也都说市里的高中就是半只脚进了好大学。
那时的抢生源已经很激烈,镇上的高中给出五千元奖学金。那时候的五千元大概对应着我家一年的收入。
我承认当时的我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孩子的虚荣心,想去市里看看,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市里的高中。
于是各种找理由,各种软磨硬泡说服爸妈我想去市里读高中。
偏偏镇上高中的校长是我家一个远方的亲戚,现在夺生源,父亲觉得如果不去应该和人家打个招呼。
我觉得就是过去告知一下也没有关系,父亲带上我找到了亲戚校长办公室,刚刚说明来意,亲戚校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了很多道理,说服我们在镇上读这个高中更好。
出门我爸就变卦了。
我当时好难过,回家一直哭,一直哭到了后半夜哭累了我睡着了,母亲却一夜未眠。
她总内疚是自己经济能力不足,才生生扼杀我的愿望。
也导致我高中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沉浸在满满的敌对情绪里。
虽然事实分析起来,我那时自控能力不足,去到离家遥远的市里读书也许爷未必是件好事。
但父亲的处理方式仍然太过冰冷。
他从未和你讲过道理,也许不仅仅是他蛮恨,
是他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应该怎样和你解释清楚。
4 炫孩子
我家境况不好,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关照。每次过年,父亲带着我和姐姐去给亲戚拜年道谢:这俩孩子学习都挺好的。
然后亲戚朋友,甚至是父亲的老师都会给我们几百块钱,说孩子出息,好好读书。
一度我都极度厌烦这种方式,我觉得父亲简直是在拉着我们乞讨。
每次说是去给人家拜年,明明我们穷的什么也不给人家带,然后指着我们说我家孩子有出息,人家就给个几百块钱。
长大后,我想也许是当时的自己太过敏感。
也许父亲的本意只是相对关心他的人说,放心吧,我家的孩子学习挺好的,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5 明星
大学离开家中去求学,和父亲的交谈很少,所以偶尔打电话我希望找些话题和他多聊聊天。
“我们学校校庆请来个演员哎,就是那个演过《乔家大院》的管家。
《乔家大院》你不是和我妈有看过嘛他在我们学校还专门设了奖学金哎。”
没等我兴高采烈的讲完,父亲又严肃的跟我说“明星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在学校里就要好好的学习,没出息了什么都是浮云。”
我立马觉得很扫兴,找个借口匆匆挂了电话。
6 理解
和那位博士有点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可你问我讨厌他,恨他吗,不会。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亲爸,而是因为人长大后会和很多事情和解。
也能够理性的去理解很多事情。
我父亲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两个人的感情不好。我记忆中爷爷奶奶后来一直是分开生活的。
听闻大家都说我奶奶精神有问题,不知是病理上的,还是单纯性格有缺陷。
父亲兄弟姐妹三个,他们三个与人相处交流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很差。
那一辈的人们,总是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不懂怎样和孩子相处。
他的父母没能教会他怎样和子女交流,他也用着全力笨拙的爱着我。
父亲不是不爱我,他是很爱,我知道。
他离世后,我看到他手写的一张纸条:鼓励孩子不要鼓励结果,要鼓励过程。
他是怎么学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我小时候考的好的时候他不曾夸过我奖过我,我考的差的时候他也不曾埋怨过指责过我。
就如博士父母一般,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他们哪里做错了。
他们只是不知道怎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爱我们。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历史局限性。
我们这代人的育儿观念会比上一代人更健康,更民主。
可也如博士所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我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有自卑,有敏感。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开始自省,以期弥补自己性格中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所以,为了你自己,找另外一半时请了解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为人处事他们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
为了你将来的孩子,也请负责的为自己找到另一半。
尾 无声告白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本书《无声告白》。
是我在中科院读书时候看的,那时在窄小的宿舍里看完结尾哽咽在胸口的难受依旧历历在目。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
(以下涉及轻微剧透:非战斗人员请离场。)
莉迪亚的父亲是华裔,在美国生活很自卑,他希望他的女儿可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社交,每天都会问她没有朋友找你玩吗?时间久了,莉迪亚会假装有朋友叫她,然后出去自己溜达一圈回来。
莉迪亚的母亲想做医生,后来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所以她希望女儿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当一名医生。莉迪亚几岁的时候,母亲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就会乖巧的说:生物方面的书籍,因为她知道母亲想要她喜欢这这样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