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的父母,会用爱和耐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我们该负责的,什么是不该我们负责的。
2.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妈妈的感受而构建,后者的悲哀是,他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
3.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3-6岁是“俄狄浦斯期”。通俗的说法是,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女孩会出现恋父倾向并嫉妒母亲,他们都期望取代同性的父母而与异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
4.我们说,一些人有清晰的自我,他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另一些人没有清晰的自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5.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时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6.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
7.当然,恋爱不是对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我们不会简单地按照现实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我们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8.如果拒绝分离,爱就是“假爱”。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黏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长。
9.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10.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相符的事。
11.妈妈这面镜子若打开得很少,而且打开时都是儿童在极力讨好魔镜,就易导致一个结果:一个人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
12.任何人要进入孩子的心门时,先请问问自己:你是否懂得他的痛苦,你是否站到他这一边,若不是,请不要进去。
13.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
14.如果父母尊重他们,一开始就给了他们独立的空间,那么他们的叛逆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15.当你忍不住想和孩子说话时,问问你自己,你很焦虑吗?你是不是很无望。若是,不要向孩子开口,去找你最好的朋友和亲人聊天,哪怕发泄。但不要带着焦虑与无望和孩子谈话,孩子会捕捉到你的焦虑和无望,这会进一步击倒他。
16.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善意,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懂他的意思。同时,又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不关你的事,“我们会努力解决,你要相信我们,你的牺牲行为对我们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
17.你自己要努力看到希望,不要向孩子索求希望。特别是,不要把你自己弄成一个受害者的样子出现在孩子面前,你不能通过自虐的方式来逼迫孩子给你希望。让他感觉到愧疚,这在一般时候有用,这种时候只会令孩子厌恶你,同时也痛恨自己。
18.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