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为什么说是曾经?因为现在感觉我的想法是如此的幼稚,以至于我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为过去自己狭隘的目光进行自我反省。
在这个反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存在我身上的隐而未现的问题,挖得越深越感觉到汗颜。如果在分享的过程中,碰巧你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那么握握手,从今天起改掉它,一起变得更强大。
回想一下学生时代,相信很多人的班级里都会有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们在老师上课前积极地擦黑板,课中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也围绕在老师的身边问东问西......
这种人,通常容易招致一些人的反感,感觉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喜欢表现自己了,用我们东北话来说就叫“有点欠儿”,尽管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却比较容易遭黑。
可是我们却无法回避一个现实,这样的人通常学习成绩比较好......
同样的情况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有些人在领导开会的时候和领导互动频率很高,领导说话他频频点头,领导分享观点他积极记录,平时的时候遇到问题积极向领导汇报,甚至每天还主动给自己“加餐”,加班加点地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做完。
这样的人通常也不怎么受到身边同事的待见,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人在背后说闲话,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种人往往会在公司里面混得比较好......
学生时代也好,职场中也罢,为什么我曾经要反感那些喜欢表现的人呢?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因为他们做了我不敢做的事情,一想到像那些同学一样展现自己,我就感到发怵,我紧张,我怕会暴露出自身的太多不足。
宁愿把自己的个性收敛,宁愿选择把自己狠狠地包裹起来隐藏在大多数中,而不想获得老师的“特殊关注”,甚至不惜以嘲讽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样我才感觉到有安全感。
职场中也是如此,为什么感觉那些人太能表现了?
因为我自己的能量太弱了,我不敢在领导面前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怕受到质疑,却忘了这样也会错失很多领导深入了解我的机会。
我太讨厌那些喜欢表现的同事了,因为他们的积极凸显了我的被动,他们的成功照亮了我的失败,这推着我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改变是痛苦的,我不愿意。可是,总贪恋着舒适区的安逸,却也错过了在风险区获得成长的机会......
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迭代,面对着滚滚洪流,我有时候还在安慰自己说是在厚积薄发,很多时候不过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找的一点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
少来什么厚积薄发,如果不快点爆发,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积累的如何了呢?真正的牛人不是万事具备了才去出发,而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快速调整打怪升级。
就拿自媒体这个行业来说,当初刚兴起的时候,有些人还在观望,而有些人已经开始不断输出开始打造个人影响力了,等你鼓起勇气决定试试的时候,当初最容易一波蓝海风口已经过了。
当你在拥挤的通道中喘不过气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在短视频的领域畅快呼吸。而你,只能看着人家在你旁边超车,再远远地看着人家越来越小的背影...... 曾经的我非常讨厌那些喜欢表现的人,现在的我知道了,除了你父母,没有人会愿意花时间去挖掘你独特的内涵,你不自己主动去彰显,那么就做好永远当观众的准备。
毕竟只有那些勇于表现,善于表现的人,才配站在舞台的中央,行文至此,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