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现在的你孤独吗?还是说你,已经习惯与孤独为友了呢?或者说在你眼中的孤独是什么样子,具象的、抽象的,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孤独,貌似对它的认知大都是负面的。百度百科给的释义是这样的: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也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你看“隔离疏远、自我封闭、消极”都是描述它的,仿佛这些词就足够它孤独了,从表面就已经把人推得远远的,甚至一点情面也不留。
曾看过一本书蒋勋的《孤独六讲》,从六个方面来讲,分别是情欲孤独、革命孤独、语言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里面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清代末年有很多动人的革命者形象,其中之就是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是学佛的人,却走向激烈的革命,政变失败,满清政府在逮捕逃犯时,他其实有充分的机会可以逃跑。但他对梁启超说:你一定要走,我一定要留。没有人走,革命无以成功;没有人留,无以告所有曾经相信这次革命的人。义无反顾走向刑场,留下脍炙人口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现在对书的印象很少了,但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孤独的思维。
一开始,我对它的理解比较浅薄,看到那种一个人去吃饭或者一个人去跑步就觉得这就是孤独,我时常在心里问自己,咦,他们不孤独吗?不觉得自己形单影只吗?甚至认为一个人去干某某事就得承受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人是群居动物,就应该一起去吃饭,一起去上厕所,尽管有急事,就觉得还是可以等等同伴的,这好像是我年少时的想法,现在想想真是莫大的笑话,那时的他们真是有着大智慧啊。
对我而言,孤独这个词,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之中,平衡且微妙,每一刻好像都不一样,随着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一下子对它非常感激,一下子从心底涌出莫名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就是清晰地感觉到它。我已经思考过它很多很多次,特别喜欢坐在车上,走在路上,一个人默默打开耳机听音乐,就像此时此刻的我,我才感觉到真实的我,在自己编织的梦里畅所欲言,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无法呈现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而现在的自己非常享受独处的时光,感觉由衷的舒服,超级容易觉得满足。孤独好像在我这比较褒义比贬义多,在独处时,于是开始阅读,学习画画,看记录片,拍下美好而日常的的生活并分享,偶尔翻翻自己写下的感悟,从现在看过去的自己,其实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你会发现,从前让你痛苦的难以忘怀的事,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尼采说:人生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的责任;第三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 “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不管现在的你是怎样,勇敢面对一切,跨过这一步,你就成功了。
150个孤独的信念,希望大家也能偶尔看一看,说不定就给你不一样的思路,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或多或少给一点儿灵感。关于孤独太多定义了,希望能为自己而活,在孤独中找到一种平衡。生活会变得美好的,并且会有所期待的,在某一刻,你会发现自己的光呀。
生活是一场跟自己的较量,也是对当下的死磕。当你战胜内心的恐惧,人生会为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