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感悟青苔绿”
我家门前,再也不见青苔绿,只有白茫茫的水泥地在演绎着无边的空旷荒芜。
这是乡村进步的步伐挤走了泥土与绿色,也是时代必然的趋势剥夺了我文学的幻想与浪漫情愫。就像余秀华的诗里再也不见了“野草,昆虫与泥泞的土路”。
也许水泥路和标准化建设也能给诗人带来灵感与激情,只是蓦然回首,还是怀念曾经的那一草一木,不是怀旧,不是不思进取,而是那时候的家和家乡呈现着乡村世界特有的丰富性与多元化,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亦是神秘的,未知的,永远也回味不完的乡愁秘境。
在二十年前,我曾写下一篇散文《感悟青苔绿》,当然文笔还很稚嫩,文字也很青涩。当我完成这篇“感悟青苔绿”的时候,我是满怀希望地让我的姐姐帮我投稿到报社。那些日子,我翘首以盼期待这篇文章的发表。可想而知,我的这篇极其渺小的文章洒落在茫茫的投稿大军之中,其结果只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是我第一次写作与投稿的经历,给我的是失败的体验,当时的心情是沮丧无比。如今,我再回望曾经的我和曾经的那篇“感悟青苔绿”,我只有蓦然回首,微微一笑将回眸留在灯火阑珊处。没有了大喜大悲,没有了痛彻痛非,将所有的一切厄运都看作是命运里最好的安排,就连我曾经受过的苦难,我也看作是上苍自有美意在其中。
今天,我再提笔写“感悟青苔绿”,再也不是单纯地借喻青苔的坚强,而是赋予它更多的丰富性与厚重度。今日再看青苔,它既隐逸于大自然之内,随四季轮回而花开花落,然而,它又在自然的万千生物中有独放光芒。青苔,小小的青苔,它又有何独特之处呢?曾经的我也给予它一点藐视,直至有一天,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青苔具有独特的医药妙用,可以治疗烫伤,鼻炎,痔疮等症。而且傣家人还会将青苔做成各种美食,里面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有益成分。是的,青苔虽然渺小,但却被大自然赋予最独特的生命价值。而这正是一个人生哲理的体现:“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处是青苔生命的必须,阴暗,潮湿是它营养品质的孕育与契机,而不显眼与被藐视则是它在向世人彰显自然界最微小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值。”
今天的我亦如青苔,渺小中的渺小,而我却在写作之中找到了尊严,价值与自我。我病中的折磨与苦楚,我不再将其看做是人生的厄运,而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病中的每一个感受,每一种经历都是写作生涯中的启发点与契机点。
写作救赎了我,那个当年懦弱,爱哭的男孩在写作中发现了世界,发现了另一个自我。但我不以写作而自高,自傲,而是愿意皈依写作的呼召之中,就像青苔到死都顺服于造物主大自然的安排一样。
如今,我家门前,再也不见青苔绿。不过,青苔没有消失,它只是寻找另一个另一个地方去生长,那个地方必定有泥土,有水,是雨水亦或是露水,河水,且还是一如既往地阴暗与潮湿。那个地方也必定是偏远的,远离城市的,有雨水在开阔地的肆意徜徉,有乡村的味道泼洒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青苔也并没有走远,只要你去寻一寻,看一看,去小河边的石溪码头上面,去老槐树下面的泥土之上。只要你循着乡村的味道一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在某一个地方看见青苔的身影。是的,青苔就在那里,且是不招摇,不耀眼,它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你”的发现。这个你就是青苔的知音,也是青苔的伯乐。就像我以青苔为初始灵感开启了写作之路,在这里,是青苔启示了我,也是青苔救赎了我。而在青苔那里,则是我赋予了青苔哲学的意义,它视我为其生命的塑造者与雕琢者。
十八岁写下的那一篇“感悟青苔绿”,因为时间久远,我已经无法找到原作,我也承认其文笔的稚嫩与拙劣,羞于见人。但是,再写“感悟青苔绿”,无论怎样的精雕细琢,都无法代替少年时写下的那一篇原作在我心中的意义,因为少年时对病魔的那一种不愿认输的抗争,对写作的那一份最初的热情,就是一束光,一束生命最原始的光,照亮我的整个生命。
所以,“再写感悟青苔绿”是“感悟青苔绿”的追溯怀旧与再塑造,而“感悟青苔绿”则是“再写感悟青苔绿”的初心与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