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让我备受鼓舞的一段话是孟子的“瞬发于畎亩之中,付説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说,上天要将大任交给这个人,一定会先折磨这个人的心志,疲乏这个人的筋骨,饥饿这个人的体肤,穷尽这个人的体力,让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无法如意,这样才能够撼动他的心思,才能够让他的性格坚韧,才能够增加他没有的才能。人只有犯了错误,然后才能够改正;心受到了限制,思想受到了阻碍,才能够发愤图强;表现在脸上,抒发在言语,然后才能够让人了解。忧患让人生存、安乐让人灭亡。
这是孟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鼓励人们从患难中奋起,在艰苦的环境中苦练自己的心志,要有忧患意识,不可贪图一时的享乐。
在读书时代,每当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难题,心理上有过不去的坎的时候,我就会默默把这段话抄一遍,背几遍。这段话像佛经一样有奇妙的力量,读着读着就消解了我的疑虑和苦闷,让我放下暂时的困难,充满昂扬的斗志,继续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对未来抱着深切的希望。
工作之后,这段话依然在起作用。第一年参加工作时,我在班级管理上常常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时候一天之内需要处理好几件冲突事件,任课老师常常来找我告状说有孩子上课不认真,光捣乱,有的家长还常常找我说他家孩子的笔丢了、书丢了,让我帮忙找……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觉得自己很多事情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然而当想到孟子这段话时,我对自己面临的困难又有了新的认识。是的,每天面临的问题确实让人觉得手足无措,甚至让人厌烦,但反过头来一想,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而当自己“困于心、衡于虑”的时候恰恰是发奋提高能力的最好契机。有了这种想法,我渐渐把自己每天遇到的困难当成一个挑战,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去验证,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积累。而我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我每天的工作变得更加有趣。
五月份去山东研学,回来的途中,薛主任问我“你觉得你现在遇到困难了吗?”我说暂时没有,她说“我觉得自己遇到很多困难,刚才看书上说,你觉得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开始思考的时候。”
的确,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日子是非常舒服的,但却是让人失去斗志,失去成长的契机,失去思考与挑战的乐趣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出,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朝抵抗力大的方向走。因为抵抗力越大,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而成长与收获也越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份事业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的问题与挑战组成的。
中华文化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力量,每一次读都会让我受益匪浅。本月通过与学生约定读《孟子》,我又重新汲取了经典的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总是选择容易走的那条路,多选择难走的路,提升与挑战会更大,而今后的路也会越来越好走。如果每次都选择容易走的路,自己的路会越来越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