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十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生死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总能听见朋友念叨,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师,买好衣服、好玩具,吃好吃的......太多了,太幸福了。但这样真的好吗?(老蔡,你这是嫉妒人家啊)
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最好的,这理所当然,要不让我们奔死奔活的为啥啊?但是,给予可以,不能无限制;照顾可以,不能娇惯。老蔡在这里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小问题,权当是提个醒儿。
故事一、同事的孩子在小饭桌吃饭,赶上今儿有硬菜——大虾。孩子把自己这份儿吃了。然后,把同学那份儿也吃了。不是因为同学不吃,而是因为同学不会剥虾皮,所以让给他了,让给他了!......孩子很得意,老蔡和同事有点无语。是啊,小王子、小公主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这独立生活能力快给惯没了。
故事二、现在的孩子,手机电脑都不缺。小蔡告诉问我,有的同学用计算器做口卡,所以不会错。还有更高级的孩子,用微信扫一扫口卡上的二维码,直接抄答案就好了。咱们姑且不说这孩子聪明不聪明,但就学习的角度讲肯定没好处。口算训练,是培养孩子的计算力,如果这样“抄近道儿”,恐怕这作业就成了瞎耽误功夫了。是啊,给了他工具,却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
故事三、帮邻居的孩子看了看作业,告诉他把错题抄几遍,就能记住了。他马上就跟我说没用,记不住。然后,吧啦吧啦一大堆理由。最后绕了半天,老蔡明白了,是因为怕麻烦。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孩子们不愿为学习付辛苦,不愿为生活付辛苦。总之,就是不愿付出。如果没有收获,我绝不付出。如果你不能保证有收获,我绝对不先付出。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呢?还不是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没有需要努力的事情,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真心付出后获得的。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认为,没好处的事情不该做不必做。我甚至怀疑,自小到大,这些孩子可能从来就没有为什么事情奋斗过、努力过,以后可能也不会!
优厚的生活条件,让我们的孩子很快乐、很幸福,可有些孩子也因此消磨了意志,丧失了能力,成为了生活的弱者、享乐的奴隶。我们生活的社会毕竟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当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是温室中名贵的花朵,还是能迎风茁壮成长的小苗,全在我们家长老师的教育引导。希望大家能有一点点的危机意识。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趣事五,考0分也没事儿
记得是一次期末考试返校,在接小蔡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家长在批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才考了这么点儿分,丢人现眼......”孩子被骂的狗血喷头,周围的家长和孩子多数都躲着走了。小蔡缩着脖子看着那个孩子,也一声不吱,放假的兴奋劲儿也没了。
等我们走远了,老蔡就问了问小蔡的看法。“她骂的那么狠,我都觉得害怕了,那个小孩......挺倒霉,也挺可怜。”“哦,这样吧,爸爸保证咱家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回家后,老蔡和小蔡约法三章:
一,但凡重大考试,无论考成什么成绩,老蔡绝对不过问。如果考糊了,老蔡不批评,不惩罚。考试成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用老蔡的话说“考0分也没事儿,我和你一起扛。”
二,以上的前提条件,平时的小测验、小考试,老蔡一定仔细看,考得好应该,考不好要批评惩罚。
三,补充第二条,平时小考小测,马虎的错误一定狠批,确实不会的保证不批。
这样的约定,小蔡觉得挺好,考0分也没事儿挺有吸引力。老蔡敢这么说,自然有自己的盘算:
首先是没有孩子愿意考糊了。期中期末,老师都很重视,孩子也不会掉以轻心,如果家长在考前警告、考后批评,无非是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没准还会影响发挥。小学还好,以后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家长就不要再给增加负担了。
第二是,大考不加压,小考不能放松。目的是对孩子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平时的作业和小测,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好办法,家长一定要关注。哪里不会,哪里不熟练,及时补课和复习,大考又怎么会考糊呢?
第三是,考试中,孩子如果马虎犯了错误,批评或惩罚是必须的,不然毛病怎么改。如果真是不会的题,你怎么罚他,也罚不会啊。所以,老蔡干脆不罚,咱直接讲解,教会了再多做做类似的练习,会了就行了呗。
最后,为了给小蔡吃个定心丸,老蔡让小蔡干脆故意考糊一次试试,“我保证不批你,也保证不让你妈批你,老师哪儿我给你打个掩护”。思来想去,小蔡没试(你胡闹我可不跟你胡闹),谁想考糊呢?
“不过,你给我留着这个机会,以后我说不定会试试。”
“提前告诉我一声儿就行,保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