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味清欢
01
如懿气势汹汹地出了冷宫,第一个收拾的就是叛主求荣的阿箬。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挺喜欢阿箬的,她聪明伶俐,对如懿也很忠心,事事为如懿着想。
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太后不喜欢如懿,皇帝为了安抚太后,很长时间不去找如懿,内务府的秦立见如懿失宠,便把发霉的布匹送到延禧宫。阿箬知道后,为如懿打抱不平,立马去找秦立算账,却被秦立奚落了一顿。
可后来,她慢慢变了。
她阿玛在前朝办事得力,被皇帝看重,她就自认为身份变了,是官家小姐,不想屈尊于人下,竟让一同侍候如懿的惢心服侍她。
她还想方设法在皇帝面前露脸,被皇帝夸了几句就以为皇帝喜欢她,特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去吸引皇帝的注意。
最令人厌恶的是,皇后身边的宫女莲心被皇后当做棋子,去讨好皇帝跟前的太监总管王钦,王钦整日家暴莲心,阿箬明知莲心过得不好,却还对她冷嘲热讽,字字恶毒。
如懿见阿箬越发不知收敛,便训斥了她,可她并未听进去,还招来贵妃的责罚。
如懿怕她惹祸上身,便打算放她出宫嫁人,岂知却引来她的怨恨,最后她联合皇后等人把如懿送进了冷宫。
02
阿箬背叛如懿的时候,我真的特讨厌她,以为她就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可看到她的下场后,又为她感到悲哀。
陷害如懿的事,主谋是皇后、贵妃和嘉嫔,阿箬只能算是个从犯,可贵妃手里把持着她家人的性命,她不得不一人揽下毒害皇嗣、陷害妃嫔的所有重罪。
皇帝为了平衡前朝和后宫,也不想追查下去,将她顶了罪,算是对如懿的交待。
阿箬费尽心机,可到头来还是成为了权贵的牺牲品。
如懿问阿箬:你就这么恨本宫吗?
阿箬咬牙切齿地说:娴妃,我就是恨毒了你,明明我聪慧伶俐,事事为你着想,你却凡事都压着我。你明知皇上喜欢我,却一定要把我指婚出去,我得宠难道对你不好吗?你也多了一个帮衬,为什么一定要断了我的出头之路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阿箬之所以背叛如懿,一是她觉得如懿事事都压着她,不让她出头;二是她觉得皇帝喜欢她,而如懿不肯帮她获得皇帝的宠爱。
其实这两点都算是她自己的臆想。
她是如懿的侍女,可如懿从未对她说过重话,唯一的训斥也是因为她说话不知收敛,怕她招来横祸才不得已而为之。她惹怒贵妃,在雨中罚跪,还连累如懿抄写了一晚上的经文,可如懿没有怪她丝毫,反而吩咐惢心准备姜汤和热水,她回来后更是对她嘘寒问暖,还准许她休息好了才当差。一个主子待侍女到了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至于皇帝喜欢她,更是她的错觉。皇帝在延禧宫是夸过她,但那也是普通的夸赞,并未越界。后来收她作妃嫔,也是为了保住她的命,以待今后洗清如懿的冤屈。
可阿箬却被表面的荣宠迷了眼,皇帝说了几句好话,她就动了春心,结果赔上了一生。
03
阿箬最大的错,是不该对皇帝心生妄念。
皇帝是谁?天下之主。而阿箬呢,仅仅是一个再卑微不过的宫女,即使阿玛立了功,成了官家小姐,但放眼整个后宫,也很不起眼。
如果她听如懿的话,出宫嫁人,凭借如懿的身份和家中阿玛的功劳,肯定能嫁个不错的人,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好歹能幸福一生。
可她太贪心了,见惯了皇帝对如懿的宠爱,也妄想着自己成为皇帝的宠妃,她是一片痴心,可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一场笑话。
当我看到她说出皇帝喜欢她的时候,我是很无语的,皇帝也很无语,让她亲口对如懿说出这些年来她侍寝的真相。
原来她表面上虽然荣宠不衰,但实际上皇帝从未碰过她,每次侍寝的时候,她都是披着薄被跪在一旁到天亮。
她仅仅凭着当初在延禧宫当差时皇帝说的几句好话,和如懿进冷宫后皇帝收她作妃嫔两件事,就断定皇帝喜欢她,真是有点可笑。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哪怕当初错以为皇帝喜欢自己,但经历过几年的假侍寝,都应该大彻大悟了,可她始终执迷不悟,直到皇帝说出收她作嫔妃的真相,她才幡然醒悟。
可一切都太迟了,所有的错事早已做下,想要回头,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阿箬的下场告诉我们三件事:
1、那个随便撩你两句的男生,并不一定真的喜欢你,千万别当真;
2、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你的能力还配不上你想要的东西时,别做太多白日梦,脚踏实地才是真;
3、做人得知好歹,谁对你好,谁对你不好,得心里有数,别见利忘义,失了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