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故事,离不开你经历过的人生

图:最孤独的图书馆(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1.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号的那天,我在深圳西西弗书店闲逛,无意发现一本书名很唏嘘的书-《答案之书》,按耐不住好奇心的我翻开了第一页,结果却有点大跌眼睛,以至于我不得不百度一下这本书的来头。

“现在,只需在心中想着那个最近令你纠结不已的问题

然后拿着《答案之书》专注10秒

再自然、随机地翻开你最有感觉的一页

是否要去表白?

现在提加薪合不合适?

这支股票会不会长?

地球到底需不需要超人?

翻开它

一切便有了答案。”

看到这里,再看看书的内容,其实所谓的答案也不过是运用心理学的暗示。当你看到一句话,如何去解读,如何去解构,都与你当下的潜意识,与你的内心的想法有关。其实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在作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不决,甚至征求别人的意见。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对方选了跟我们认定的选择一样的选择。

即便对方作了跟我们内心不一样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依旧会一意孤行。因为,在征求意见之前,我们内心已经有倾向,甚至说已经做了决定,只是还欠缺一点勇气,需要别人的一个肯定。

2.

偶尔会有人叫我推荐一下书,但是我回的第一句都是,什么类型的。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要如何推荐,于是草草推荐了几本近期看过的书籍。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三观,对于读书的爱好更是不尽相同。我没有经历过跟你一样的人生,更无法感同身受。有些书,我读的潸然泪下,而你大抵会觉得不过如是。对于同一本书的感悟和理解,大家都不尽相同。

你所理解的故事,都离不开你所经历的人生。你所看得见的东西,都是你所理解的,你所认同的,甚至是你思维定式的一部分。

曾经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读完《虚无的十字架》的感受,“死刑的废除与否,基于个人的价值观,更多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色彩。小夜子便是如是。之前关注过再犯罪率和重犯这一块,监狱,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社会构建防范犯罪惩罚体系起来。大众价值对于犯罪的歧视以及缺乏对犯罪分子的培训,导致严重其严重与社会脱节,出狱后更是无法料理其生活。但是,某种角度而言,死刑的判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罪犯以打击,忏悔,救赎永远都无法通过刑法得到补偿。”

而一个朋友,在底下评论,说这明明是一本讲性教育缺失。

而我回了一句,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你,我不一定能看见你看得见的东西。


又比如,《摆渡人》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我在豆瓣书评中大略看了一下,评分不高,批判的言论多于欣赏。但是一本书的好坏,又怎么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又怎么可以凭借数人的感受判定。

英国《卫报》说这是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

诚然,当直面生存、死亡于爱的时候,迪伦和崔斯坦选择了勇敢地突破常规。但是,在讨论爱之余,我却深深被对人性和哲学,宗教的探讨震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看了电影《驴得水》,宣传海报上说,讲个笑话你可别哭。我差点哭了。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浮生幻想阅读 236评论 0 2
  • 文|陆小墨 我大二那年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因为平常自己喜欢瞎哼哼,也喜欢写词,一度被寝室里的人封为歌神。然后有次室...
    陆小墨阅读 22,647评论 220 756
  •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想好好工作一年,明年下半年结婚,我虽然感觉他的想法有点幼稚,因为她们是初恋...
    控卫阅读 2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