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藏传佛教文化的代表寺庙,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它是青海游玩不可或缺的一站。
提到藏传佛教,总觉得它很神秘的,就连称呼都与咱中原地区的佛教不一样呢。
在西宁大街上、宾馆里也能看到过身披暗红色僧袍的“僧人”,出入宾馆的僧人貌似还是高僧,几个人簇拥着的那个绝对地位不低,从其他交谈者对他的恭敬态度上就可见一斑,只是他们全程交流的是藏语,我一句都没听懂。
越是听不懂,就越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李蕾与徐姐去忙工作了,我和阿元一家的最后一天行程就安排了塔尔寺。同样,我仍是二刷,只是一刷时听的那些讲解早就忘记了。
从酒店开往塔尔寺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景区,我们请了讲解。第一个普及的知识是藏传佛教中的僧侣则称之为阿卡,这是一种敬称。
讲解员约摸有四十几岁的年纪,脸又红又黑,一看就是纯正的藏民。
寺内有八座并排矗立的白塔,尖顶,上圆下方,名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八件大事而建。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尊胜塔和涅盘塔。这里是游客必拍照的景点。
讲解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大殿,每个殿堂都有些说法,但对藏传佛教完全陌生的我们,只懵懵懂懂地在耳中过了一遍,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只知道几世达赖、班禅什么的都在这里进行过宗教活动。
讲解教我们用藏传佛教的方式参拜,每个殿祈求的内容都不同,如果要虔诚参,就需要添点香火什么的。
虽说对藏传佛教了解得还不够,但在寺庙内还是亲眼目睹了几个震撼人心的画面。
比如,磕长头跪拜的信徒们拜佛的仪式,不分男女长幼,反复的磕头已经令额头上泛出血渍了,但他们依然虔诚如始,据说一生得磕足十万个长头。更虔诚的则从四川一直磕到拉萨。年老体力弱者需要穷尽一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真得很钦佩他们,心中得装盛多少真心与诚意才能做到磕十万个长头啊。
塔尔寺有艺术三绝,即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导游没展开作详细讲解,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三绝带给人的小震撼的。
比如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酥油熔点低,必须在极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僧人需要不断用冰块给手降温。酥油花的保存时间有限。即使在低温环境下,酥油花也会逐渐融化、凋零,制作过程需要争分夺秒,尽快完成作品。
塔尔寺还有两株极具神奇的菩提树。一棵在大殿前的围栏里,另一棵在塔里,两棵树根部是连在一起的。
相传殿内那棵是宗喀巴大师出生时脐带血化生的菩提树的外延树根所生,据说当时菩提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有狮子吼的图案,就是所谓十万狮子吼法相,殿内也有一尊宗喀巴的狮子吼法相塑像,意为宗喀巴开坛讲法的时候,声音异常宏亮,振聋发聩,就像狮子在吼一样!
参观塔尔寺还是得提前做好功课,否则就变成了走马观花地参观建筑形式了,要真正了解塔尔寺,就要通过这些珍贵的建筑与艺术留存,了解背后的由来和传说,才不虚此行。
我也没做到,就走马观花地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