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烨子
1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刚刚读完《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的序言及目录,内容还没来得及看。但凭序言、目录以及对作者的了解,已经知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可是,我却为什么为这篇文章写下这个标题?而且,还不是一个原创标题——如果读过吴晓波老师《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本书,你或许还记得里面有篇文章就是这个标题。
那是因为,除了本书作者古典外,此刻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另外两个高手的名字:吴晓波和王志纲。
古典是谁?个人生涯发展领域大咖,新精英生涯机构创始人;吴晓波是谁?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王志纲是谁?著名城市策划人,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
2
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的高手(成功人士)——至少在世俗的意义上是这样。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与众不同?是时间,是长时间在自己的领域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让他们与众不同。
古典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机构,十年来,初心不改,始终在个人生涯规划领域稳打稳扎,到如今,该机构已成为生涯规划领域领头羊企业。古典老师个人在出版《跃迁》一书之前已经先后出版过《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等两本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书籍,但凡提到个人成长或生涯管理,我想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古典这号人,没有几个人没看过他写的书,可见其江湖地位。
吴晓波呢,我想更不用我过多的介绍,自媒体吴晓波频道的创始人。《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书的作者。几乎每本都大卖,为什么?如果对其职业生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新华社曾经做了十多年的财经记者,长期专注财经领域的采写,所以,离开新华社后能够持续写出财经领域畅销书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王志纲,民间战略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的创始人。工作室主要业务为地产、旅游、城市策划,是国内最早的地产策划机构,后来策划重心转为城市整体策划,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翻开他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在新华社任职长达十年,曾采写过《中国走势采访录》、《风帆起珠江》等大型报道,一向擅长从宏观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而策划,无论是地产策划还是城市策划,本质也是一样,需要从战略角度着眼。或许正是因为有新华社长达十年的积累,才使他的地产策划案、城市策划案独领风骚、与众不同。
他们三个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想,除了机遇,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专注于一个领域,持续地投入。请注意,一是努力——他们都很勤奋,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二是长时间——基本都在十年以上,三是专注——基本都在一个领域,而不是多元化。
3
好了,现在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是那么渴望成功、渴望与众不同,可我们都是怎么做的?
——八小时之内经常磨洋工,1小时能干完的活要用半天的时间去做,生怕老板给加工作量,八小时之外更不会主动加班,而是聚餐、K歌、打游戏,外加刷手机。可是,到年底奖金发的比同事少了,年初升职加薪没有自己啥事的时候,总是大为光火,理直气壮——凭什么是他不是我?
——才参加了一个21天写作训练营,就希望自己也能像咪蒙一样,写出的文章篇篇都是10万+爆款,获得全网转载,引来无数粉丝。有耐心点的,能坚持日更100天,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很勤奋了,不停问自己,我都坚持这么久了,怎么还写不出爆款文章?
——才干了两年技术,刚开始有点积累,但觉得销售来钱快,于是改去做销售,干了两年,又觉得销售太辛苦,又想做回技术。在制造业干了两年,觉得制造业辛苦,来钱慢,金融行业高大上,于是想办法换到金融业,过两年觉得互联网行业好,于是又跑到互联网行业,现在,AI来了,觉得又是未来所趋,所以又想办法进入这个领域。不停地在追赶潮流,偶然遇到最早在制造业工作的同事,问起工作情况,才发现已是公司高管,而自己还在新行业从零起步。
这些,是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日常真实的写照?不愿付出,只想收获,不愿积累,总想速成,不愿坚守,就想漂移。
其实,这些道理,说出来我们都懂,可我们就是做不到,所以,我们也就成了我们——一个普通人,而他们能做到,所以他们就成了他们——一位高手。如果你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请你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