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听到我堂哥孩子的消息,我一个人想了很久。
堂哥没读过什么书,在村里包了一个鱼塘,除了养鱼,还在外接一些房子装修的活。
堂哥孩子读初中,听过在学校里“当老大”,然后不听话,不想读书了,在家里和堂哥对着“干”,“干不过”于是又老实去上学了。也许是常年不回家,对家里一些情况不太了解,以至于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震惊。老实说,在农村在初中高中不读书了的孩子很多,包括我表弟堂哥表哥堂弟表姐等。这也说不上对错。家长为了生活操碎心,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孩子太小缺乏一些认识,就简单的不想读书了;外加上村里其他没读书的人炫耀在外工作“挣了大钱”,想“带上”他们一起“挣大钱”,当然不排除家里条件有限等其他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很小就在外漂泊。
如今,电子产品的盛行,网络游戏的兴起,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七岁的侄子玩电脑单机游戏“出神入化”,读初中的堂弟“吃鸡”也是技术娴熟,读小学的侄女用手机刷着抖音。不得不感慨我自己那个年代,玩具都是那么纯粹,纸牌游戏,玻璃弹珠,旋转陀螺……只能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教育不当负有很大的责任吧。首先是父母,要有好的带头作用,然后就是正确的引导,其次就是老师,有个侄子不听话,学校不让在学校住读了,只好每天走读,其中缘由我没有去问,只是觉得在孩子没养成正确的三观时,我们这些”引路人“难辞其咎。
也许,我有一点风声鹤唳,也许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但是,读书多了的确会有更多的想法,会让人考虑问题更全面,在这里,并不是来讨论读书的好坏。只是想说多读点书,人生多一些机会。七八年,知识分子从“臭老九”重新变成工人阶级的“一份子”,然后在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他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看中知识注重人才的时代,学习是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还是要多读书。
生活真的不是只有柴米油盐,还有诗情画意。有个朋友,很小就出去打工了,然后漂泊了十几年,决定在这个城市稳定扎根,闲聊时问我工作到底做什么事,问完之后她感慨的说,象你这样读过书的,做的事就是不一样,你说的那些专业词我都听不懂,而且一看书我就想睡觉。我只好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话解释一下,然后告诉她其实就是怎样怎样。有时也觉得她这样子也挺好,不必去学那么多知识懂那么多大道理,只用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有些局面已经回不去了,有些事是大势所趋,只能顺着浪潮翻滚。阶级的重新洗牌很难,只有靠自己在浮浮沉沉的人海里往上爬,将来才有可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
之前看过一个电影,主题思想是所有的小孩都是坠入凡尘的星星,我们不应该对孩子有“歧视”,而是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的确如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没长大时,我们可以在旁指点迷津,等他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是现在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不能一味的惯着,也不能太过于放任不管。教育孩子真的挺重要,所以在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条件教好孩子之前,最好是先想着如何教育好孩子和创造好的条件这些问题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生孩子。
我们都是过来人,都曾是小孩。也许,现在还是小孩,因此,要多考虑一下孩子。另外,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可是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的,所以,关于孩子,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