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一生接诊过很多的来访者,他把这么多人像他倾诉的的困惑总结为四个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
《时时刻刻》主要在讲述第四个问题:
“何为人生意义?”
故事围绕着三位重要的女性而展开:
生活于1921年的小说家伍尔夫是一位保守精神疾病折磨的小说家,意识流创作风格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是她的作品。用电影中的原话讲,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外表看起来十分自信的女性特别喜欢在家里举办派对,宴请宾客,还会在清晨为自己买一束花。在外人看起来达洛维夫人十分的快乐,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并不快乐。相反,小说的创作者伍尔夫因精神疾病持续发作而被迫到英国郊外疗养,受到丈夫的看护,没有在清晨为自己买花的机会。
生活在1951年的准妈妈劳拉,还有着一个叫理查德的小儿子,喜欢阅读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劳拉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被无形的束缚了一般,自己的人生好像是被安排了一般,并没有为自己而生活。她有着一个外人看起来无微不至的好丈夫,他会在劳拉起床前就买好鲜花,她也没有为自己买花。
强大的人生虚无感包裹着劳拉,在生下小女儿后选择了离开家庭,在多伦多的一家图书馆做着管理员。抛弃了她的两个孩子,小女儿和儿子理查德。她选择了逃避,也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忏悔。
生活于2001年的同性恋女编辑克拉丽莎,是一个妥妥的“达洛维夫人”,她会在早上神彩奕奕的去花店挑选鲜花来迎接心的一天,并举办派对去庆祝她患艾滋病的前情人理查德(劳拉的小儿子)获得了诗人终生成就奖。克拉丽莎几乎每天都会来探望患病的理查德,仿佛理查德的存在能让克拉丽莎能有被需要的感觉,理查德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克拉丽莎的某种需求。他在自杀的当天上午也质问了克拉丽莎,如果我死了,你会感到愤怒吗?
生活在不同时空的这三位女性因为达洛维夫人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小说家伍尔夫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把大衣口袋里都塞满了石块,沉入了欧赛河。在此之前他的丈夫问过她,为什么她所撰写的小说中总会有人死去?伍尔夫回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懂得珍惜生活,这是一种对比。” ”那么谁会死去呢?”丈夫继续问。“诗人,那个先知会死去。”
身患艾滋病的理查德也用自杀的方式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跳楼前他问克拉丽莎今天过得怎么样。克拉丽莎还想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来挽回理查德,告诉她,今天早上独自去买花,买花的一天是美好的一天。结果这并没有挽回理查德,他反而更加坚定的从船台一跃而下。劳拉的离去的确给理查德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他更希望克拉丽莎不要再为她而活,他死后,克拉丽莎会回到她自己的生活轨迹,为她自己而生活。
一定要把人生看透彻,一定要真实的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的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