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工作经验不值钱?
五年的工作经验比不了别人一年的工作经验?实习几个月感觉只是走了个过场,为什么你的工作经验不值钱?
你做的是什么工作?
工作的性质是什么很重要?流程和机械式的工作让人麻木,麻痹你的思考。当你念叨“这点儿工作几下就搞定了,很简单嘛”,需要有所警惕,人总是习惯于安逸,往往熟悉于这个流程就不思进取了。对于流程式的工作,最好也能够想想背后的逻辑,背后的动机,是否可以加以改进,达到更好的效果,节省一些资源。听人感慨做了五年的银行出纳经验可能与一年的出纳工作经验没什么区别,机械式的工作让人安逸,让人不思进取。
与流程式工作对应的是项目型的工作。在学生时代,准备一场考试是一个项目;工作中,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是一个项目。做项目需要强调独立性,而独立性强调的是独自开展工作,你需要统筹,你需要权衡,你需要协调。你可能会说这是管理者的事情。但是身处于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每个人离不开这些,德鲁克也曾说过管理者要先做到管理自己。最具特点的项目型工作是销售,你需要负责前期,中期,后期一系列的流程。考验不仅仅是抗压能力,还有其他全方位的能力。另外在此过程当中,你获得的即时反馈之后可以随时调整,以求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在面对不同的项目,应变能力这是必须的。
很多人不屑于买卖,而事业就是一种买卖。要选择那些需要独立性的,不仅仅是依赖于平台的事业。
你怎么思考的?
你怎么开始这份工作的?你要怎么做?你为什么要做?多问一问自己 what、how、why你可以更为明确自己的动力,而后毫不犹豫的执行。
一个项目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成功了,成功在哪里?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多问问自己,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纠结于思考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把思维路径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架构当中,随时提取,随时应答。因为人又往往是健忘,所以记录很重要,我上周做了什么,下周又有什么安排,依次推进。记录多了,自然有所察觉,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成长。时间一长,积累出自己做事情的选择和方法论,打包分享出去成为自己无形的财富,也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你是怎么行动的?
知道很多事情应该这样处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定要思考接近与人相关最本质的东西。你也可以观察别人,为什么别人会犯错,因为自己从错误中学习开始很有限,真正高效率的学习在于观察与阅读,而后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不断的练习。
在安全区练习没有帮助,要在自己的拉伸区,那些可以让你热身又可以让你小有成就的练习,持续大量的练习。每天给自己一些小压力,小尝试,小挑战。给予自己成就感,浇灌自己的激励之花。
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成自然。
如何应对短板
短板真是个让人纠结的事情,往往刚开始工作会有很多短板,踉踉跄跄一副学徒的样子。或许更换思路很关键:表达能力不够可以多准备,多写方案来弥补。颜值不够,诚意来凑啊,反正总有一条路是可以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