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262339/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48441/
这篇影评我写于我的豆瓣上,大家喜欢可以关注。
谢谢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能与海明威等齐名的作家和其出版商编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个重要人物,托马斯·沃尔夫,天才作家;图书编辑商,麦克斯·珀金斯,天才伯乐以及托马斯·沃尔夫的情人,贝恩斯坦。
首先我必须介绍这三个人的来历和背景,这样才能更容易理解这部电影。
一,
现实中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情感。
人物
1,托马斯·沃尔夫
托马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与海明威等人齐名,也是后来垮掉的一代代表人杰克凯鲁亚克的偶像。托马斯生于1900,死于1938,在他这短暂的38年间,创作的作品不多但字数却相当惊人。他擅长撰写大长片小说,创作能力相当旺盛,一天能写上万字,文思不断,交稿要不成捆的交,要不一箱子一箱子的交,问题是他犹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只能放却不能收。这也是当时出版商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谁愿意花时间来拜读他动则上几十万的文字,小出版商望而却步,大出版商又没有这么多时间。这样的创作能力定是有部分原因来源于他的性格,在生活里,他充满激情和诗意,说话大声毫无拘束,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他的天才之处。托马斯的第一本书《天使,望故乡》出版以后,好评如潮,书评作家在《纽约时报书评》(此为书评刊物中的重镇,一经品题,就身价十倍。)说道,在托马斯的笔下,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一些日常琐碎,就都成为诗,成为人生的最深刻的涵义......他加重我们认清某些似曾相识的现象与真理......他以小城沉闷生活为题材,写得如此生动,有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确,托马斯的文学作品里面充满了太多的诗意描写,这也是他的作品动则成捆交稿的原因所在。他的描写充满了想象和情感氛围的渲染,他把年轻的女子的腮红比作被太阳亲吻,蓝色眼睛超越了蓝色,像大海。
“He saw a woman .......but now sun kissed as a blush......those were her arms ,but it was her eyes that stopped his breath and made his heart leap up. Blue they were.......he saw her eyes were a blue beyond blue, like the ocean , blue beyond blue."
"他看见一个女人......太阳亲吻她赐予腮红......那些是她的手臂,但是是她的双眼阻止了他的呼吸,使他的心跳动起来。蓝色是她的眼睛......他看见她的眼睛是蓝色,超越蓝色的蓝色,像大海,超越蓝色的蓝色”
也正是因为托马斯独特的诗意描写方式,既使他的作品独一无二也使他的作品过于冗长。
2,麦克斯·珀金斯
麦克斯·珀金斯是当时少有的资深图书编辑,毕业于哈弗大学,主持却尔斯· 施奎布勒出版公司,这家出版商祖孙三代,为美国文学界出版了大量好书,包括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根据托马斯的描述,铂金斯出生于英格兰的家庭,他们相遇时,铂金斯已经年过四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穿着讲究,举止文明。在性格上,铂金斯沉默寡言,像个智者,感情内敛而深厚,和托马斯的差异相当明显。但是他的文学功底却相当不一般,他常常告诉托马斯其作品某处得删掉五万字,但这删除并不影响文本整体内容和完整,反而使其更加紧凑历练,托马斯对铂金斯的建议也是言听计从,他是从心底佩服和敬仰这个图书编辑。(但是有趣的事是,托马斯创作力相当旺盛早已超出了铂金斯的预料,常常删五万字,他又能立马想出几万字来。而且托马斯在现实中真的像电影里面一样,站着写文章,依靠着冰箱。)
3,贝恩斯坦
托马斯在25岁那年,在反美的途中结识了这位已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的44岁的中年妇人,可谓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几年,比他年长将近20岁的情人,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贝恩斯坦是一位舞台设计专家,一位职业性妇女,但是为了托马斯,她几乎牺牲了她的家庭,孩子,事业和尊严,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托马斯的身上。托马斯的第二本小说《时间与河流》里面写一青年与妇人在船上邂逅,写得柔情似水,就可以看出当时她俩的甜蜜爱情。
人物关系
1,托马斯和铂金斯
托马斯在一封感谢心中对铂金斯说:‘’一种知遇之感,几乎令他落泪‘’。还说‘’人生必需有若干依靠,方能依然而立,你就是我所依靠的磐石之一......过去的一年是伟大的一年,即使没有别的事,单单是认识了铂金斯,就够了不起了。‘’这些信件,足以看出铂金斯在托马斯心中的地位了。两人可说是往年之交,并又像父子一样。在第一本书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以后,托马斯却始终定不下心来,信笔疾书,一泻千里,比第一本更不讲究组织,长期处于一种癫狂的创作状态,有时也陷入写作的瓶颈期,担心能不能把他的创造力在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来。而这个时候都是铂金斯鼓励他,逼他,以托马斯没有的冷静和理智沉着陪在他的身边。大家都知道,天才的作家都把创作看做生命的第一位,这个时候铂金斯和托马斯的感情也急速加温,他们形影不离,甚至互相都把各自的家庭抛在脑后。终于在煎熬过后,托马斯的第二本书《时间与河流》出版,托马斯在信中说道:现在我无法把你和我的书分开......你日以继夜在我原稿赏花功夫的情形......你所做的,是我不相信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得到的事,但是你做到了。你为我制造了自由和希望。托马斯做了一篇长序想放在第二本书的开头,但铂金斯谦虚婉言拒绝,之后托马斯出席演讲的时候,用了这篇序作为讲稿。后来有人把这篇讲稿作为一本小书发行,再之后就成为了托马斯和铂金斯分道扬镳的矛盾出口。有评论家说托马斯必须借助铂金斯的能力对小说进行的编辑来完成其小说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力,甚至有人说小说家应该做的托马斯都不能独立完成,而都是借由书商的帮助之类云云。这深深地伤害到了托马斯的自尊心,误会,沉默诸类终于成为了被点燃的导火索,两人分道扬镳。然而托马斯陷入困境的时候,还是铂金斯的‘’不放弃‘’最终拯救了托马斯:我没有放弃,并不是我不想放弃,乃是此人不让我放弃。之后托马斯也不负众望地写出了类似《天使,望故乡》的成功之作。托马斯在死前的一年其实已经和铂金斯言归于好了,他知道他的病是无力回天,于是写下了一封短信留与铂金斯,而铂金斯也是托马斯全部遗产和文学事务的全全执行人。
2.托马斯,铂金斯和贝恩斯坦
托马斯和铂金斯的关系与情感不再赘述,但是他们之间还有一个44岁的妇人,托马斯的情人贝恩斯坦。前面也说了,贝恩斯坦遇到托马斯的时候,其实已有家庭和事业,用贝恩斯坦的话来说,她是放弃了所有甚至尊严来爱着托马斯。然后在托马斯创作和小说修改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和铂金斯在一起,他们一起俯视曼哈顿,一起喝酒,在中央公园散步,一起进行创作。这段时间的贝恩斯坦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被冷落,所谓女人,太少的能够不爱,于是贝恩斯坦开始怀恨铂金斯甚至认为是他夺走饿她心爱的男人,她多次威胁铂金斯以死相逼,然而托马斯,一个天才的创作者,当然是把创作看做第一位,这深深伤害了贝恩斯坦,在后来的日子,他们也常常吵架,甚至贝恩斯坦向法庭提起诉讼,表示托马斯里面的作品涉及到她的个人隐私(作家的创作大多是本自传色彩的),但是有趣的是,关于贝恩斯坦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发表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里面,读者也只是猜测如此重要的情人,定是写了却未发表而已。
二,电影《天才捕手》
人物传记类的电影太多,尤其是这种导师与徒弟,远一点的《心灵捕手》,近一点的《飞鹰艾迪》,都是不错的作品。然而像这部《天才捕手》是文学家的传记,这就出现了难点,观众是否认识这个文学大家,并且观众是否承认他是文学大家或者通过此部电影,是否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能被其文学作品感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地方。若是作品的引用在寥寥几句话的时候能够使观众达到一种共鸣,那么后面情节的设置当然就能容易激发观众的共鸣情感。
电影开始是托马斯(Jude Law饰)站在雨中等待,脚掌有节奏的敲着地面。镜头和铂金斯(Colin Firth饰)批改文学作品进行交叉剪辑,直接告诉观众这两个人有一定的隐含关系。这两位演员都不用说,都曾经出演过文艺电影,当然Colin Firth的表演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好了,于是故事开始了,铂金斯在火车上,在回家的路上都在读者托马斯寄来的文本,使其欲罢不能。现实情况的确也是这样,他将文本给他的鼎力助手阅读,大家都是欲罢不能,读了还想读。在车上,Jude Law慢慢地念读出托马斯《天使,望故乡》诗意却又充满哲理的开头。
“......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扇找不到的门;话说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扇门。再 说所有的被遗忘的面孔。
......
我们之中有谁真正知道她的兄弟?有谁探索过他父亲的内心?有谁不是一辈子被关闭在监狱里?有谁不永远是个异乡人,永远孤独?
......”
如果你不能被这个开头吸引并且不认为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关系,那就主观地承认它的伟大吧,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一定基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一个伟大的图书商。当你主观地接受了他作品的伟大,接受了铂金斯作为图书商的天才与伟大,那么之后故事的感情或者逻辑,你才能真正的接受,这部电影也就才能通过其所表达的意义或者情感将你代入其中。
接下来,两个主角的故事继续,正如现实一样,托马斯的张狂和创作热情被Jude Law表现得无微不至,而铂金斯的沉默与理智,对感情的不善于表达,也被Colin Firth本身的绅士气质和演技展现得完美无缺。
《天才捕手》这部电影感觉可以理出想要表达的三条线索。
1,我们把他看做是托马斯个人的传记电影,那么对托马斯这个人物塑造所需的戏份又显得不太够。托马斯从一个无名小卒到知名大作家,在他身上也有性格上的体现再到变化,那么这样的角度下来的电影才能说是托马斯个人传记电影,而至于其他的人,他们再重要,也只能是一个辅助,用来凸显托马斯。
2,看标题,《天才捕手》,英文是《Genius》,这个天才当然是落在了编辑铂金斯身上,同样这样看来,托马斯的戏份有显得不足了,其实也不是不足,而是显得主次不太分明。那么这样,托马斯的戏份只能为铂金斯的天才做成铺垫,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就能很好的体现了。
3,我认为也应该这样看,电影讲述的是托马斯和铂金斯之间的感情故事,是他们的友谊和精神上的共鸣,是他们此生奋斗的目标:写出伟大的作品以及挖掘出版出最伟大的作品。
就像所有的师徒电影一样,在这漫长的人际关系中,徒弟得到了改变,导师也是通过这个关系,他的生活和性格都得到了改变或者看到了某样他一直忽视的东西或者是像新大陆一样,在某个层面有了新发现。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也是这样设定的,但是却总让观众觉得什么不够,其实是情绪的积淀不够,当情绪积淀不足的时候,故事来到结尾,一个事件或者物件带来的冲击自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心灵捕手》里面,威尔就像托马斯一样,天赋秉异却自大狂妄,而心理学教授尚恩第一次见到他是甚至把他赶出他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的一些冲突和铺垫,才能缓慢地进行之后两个人关系的弥补,最后才走向故事的结局。观众拍手叫好,毕竟一个坏孩子终于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正能量结局没有人不愿意看到。再说《飞鹰艾迪》里面的艾迪,和导师的性格迥异,从一个锲而不舍的求学和一个锲而不舍地推辞终于两个人站在一条线上,中间关系的叙述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情节,自然而然地把观众的情绪和逻辑带到了导演和编剧要到的结局上。但是《飞鹰艾迪》这样的电影,只要叙述不拖拉,情节生动有趣,搞点卖萌卖帅的小插曲,轻松诙谐,最后释放的正能量随着一个俯拍‘’飞鹰‘’降落的镜头,自然灌输到了所有观众的泪腺里面。《天才捕手》不一样,他是文学类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来得缓慢,还好导演和编剧都抓到了这点。但是在人物故事塑造上,就欠缺了一点点。
铂金斯当然是情感内敛的人,他和家人的关系并不是不好,只是在这个女儿众多老婆又有自己爱好的家庭里面,总是嫌作为一家之主的铂金斯在感情上付出的不够。而托马斯则刚好是激情澎湃,语出惊人,毫不掩饰。两个人刚开始性格上的格格不入,在一次酒吧里面听爵士乐的经历就悄悄地化开了。铂金斯慢慢地用脚掌跟着托马斯在桌子下面打起了节拍,就像电影开头托马斯站在雨中,打着节拍抽着烟。如果这场戏再长一点,再加一点简单的情节,混着他们性格不同的小矛盾时的尴尬,那么观众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情绪酝酿好了,也随着节拍用脚打起了节奏。第二场关于两个人性格的转变来自于Nicole Kidman饰演的托马斯的情人贝恩斯坦。贝恩斯坦早就受不了托马斯长时间不回家,不关心她的工作,情感的行为了。她把责任都推到了铂金斯身上,认为是他抢走了她的爱人。所以,女人啊,总是这样,不能够理解一个天才创作者所需要和看重的孤独以及共鸣。创作者构建着他们自己的绝对孤独,然而一旦这个孤独被成功所带来的影响打破以后,创作者就无法回到那个最佳状态进行创作。所谓艰苦岁月造就最好的艺术作品。贝恩斯坦像大部分女人永远也不会懂得这个道理,她所在乎的爱情,在一方面期盼她的爱人成功,一方面又期望他能不断地创作的同时,早就被摧毁了。于是她到铂金斯的办公室进行威胁,用枪威胁或者用自杀来威胁,然后托马斯只是把她抱走,两句甜言蜜语以后就又回到铂金斯的办公室。爱情在托马斯这类创作者的眼中不是什么七情六欲,只是一个感性生活的出口,可以升华到英雄梦想,却又不能替代他创作的终极梦想。铂金斯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在家门口等着和妻子度假回来的女儿们的车,然后当着女儿的面,亲吻了妻子。一块冰,导演在这让它化掉了,终于。
再之后就像现实生活里面的情节一样,铂金斯和托马斯分到杨彪。电影里面对于他们分开的原因虽然是轻轻带过,但是却很有力,就像托马斯说,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叫《战争与和平》是因为编辑没有充当作家的角色,不然改多了就只能叫《战争》而没有和平。其实现实里面,铂金斯对于删减托马斯的作品也是在保留原著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有时候他主动不删一些地方因为这段写得很动人很托马斯。电影再之后,托马斯到西部旅游,在海边终于明白了什么,却也为时已晚,倒在了医院。铂金斯拿着托马斯的最后的信,也终于类目。Colin Firth的眼泪一滴滴地就落下了。
托马斯给铂金斯最后信:
亲爱的麦克斯:
我是违抗医生的命令,偷偷写这封信的。我有一种“预感”———我很想写下来告诉你。
我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到了一个古怪的国度。我和死神的黑影靠得很近很近,我不觉得十分怕他,但是人之终不免一死的意念还是萦绕着我。我过去非常想活下去,现在也还想活下去,因此我想你想了不止千遍万遍。我那么想再见到你们大家。同时想到有那么多我该做的,而没有做的事,就有一种无可挽救的焦虑与遗憾。
我知道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我感觉到展开在我眼前的象是一座我以前所未体悟到德生命之窗。如果我能过这一关,我希望能成为比以前更好一点的人;我无法加以解释的怪想法——我知道我现在已经比较深刻了一点,聪明了一点。如果我能站起来从这地方走出去,过几个月就回来;不过只要我站得起来,我是要回来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有这一‘’预感‘’,要写信给你,不管已发生什么事,或者要发生什么事,我总会想到你,想到三年前的国庆日,你到码头来接我,然后我们在河边的小馆小饮,然后到一座高楼的屋顶,往下看,这座城市的奇妙,光彩与生命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你的 汤姆
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二号
我把托马斯的小说《天使,望故乡》的结尾放到最后,也希望感兴趣的人能够去阅读托马斯的作品。真的很棒。
但是,他现在最后一次站在他父亲走廊上的天使旁边,眼前的广场好似已经很远很远地消逝了。也许,我应该说,他像一个人站在山上俯瞰底下他刚才离开的小镇。可是他不说:”这个小镇就近在咫尺“,他只放眼遥望远处高耸云霄的群山。
我的豆瓣电影小站 (WEED:https://site.douban.com/283620/
我的简书电影专题(浪荡儿的电影世界):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deabfec45b2c
历史事件参考《天使,望故乡》,三联书店出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