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文韬5明传》诗解至道知止知起至情



《六韬·文韬5明传》诗解至道知止知起至情

题文诗: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侧,文王问曰:

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

至道之言,明传子孙.太公问曰:王何所问?

文王问曰:先圣之道,其所以止,其所以起,

可得闻乎?太公答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

知非而处,凡此三者,道之所止.柔和而静,

恭谦而敬,强而守弱,忍而实刚,凡此四者,

道之所起.故义胜欲,则昌而盛,情真义深;

欲胜义则,败而自亡,亡不得已;敬胜怠则,

吉而自祥,至吉情正,怠胜敬则,国灭家丧,

不得不灭.至道至情,至情真情,真情至正,

气正神清,真情之窟,能知所止,止于至善,

知微见著,自知自止,知止后静,静而后定,

定而后安,安而不疑,善始善终,始终真情.

原文

  文王寝疾①,召太公望,太子发②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③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④则吉,怠胜敬则灭。”

  注释

  ①寝疾:卧病。

  ②发:文王次子,名发。文王死后,继位为君,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史称武王。

  ③胜:超过,压倒。

  ④敬:不怠惰。怠:懈怠。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文王说:“唉!上天将要结束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想听您讲讲至理名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问:“您要知道些什么呢?”

  文王说:“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应该废弃的是什么,应该推行的又是哪些,您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道:“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知道错误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灭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