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7月8日17时,全国高考外语科目考试的结束铃响起,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已经完成高考全部科目的考试,正式进入“后高考”时间。
有资料证明,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不比高考前少。常见的“后高考”心理有以下四种:
一、放纵型心理
考生往往认为苦日子熬到头了,要好好犒劳自己,有的会连睡好几天,有的会玩好几天游戏,然而如果犒劳的限度过了,很有可能会导致心态过度放松,到了大学一时跟不上学习节奏,影响未来发展。
二、焦虑型心理
这样的考生比较常见,容易患得患失,尤其是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对结果十分看重,期待值较高,但在等待发榜的日子里,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变得格外焦虑,尤其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
三、抑郁型心理
一些考生可能因为紧张发挥失常,情绪低落,不愿意跟家人朋友交流,整日将自己关在家里,脑子里不断回忆高考时的场景,失落心情一发不可收拾,感到无颜对人,进而自我封闭。
四、迷茫型心理
从紧张的状态突然放松下来后,考生容易出现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摆脱了每天习题相伴的日子,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了,这种迷茫型心理一不小心就带到了大学里,影响未来发展。
考试结束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其实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做一个计划,这段时间,考生应该给自己一个新的规划,家长也应调整好心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正确认识自己,放下一考定终生的观念,其实,高考之后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
1.填报志愿,思考自己未来专业方向,做好人生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对高考录取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志愿填报是职业发展的关键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符合个人发展计划,更接近未来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而大学的选择更会影响个人高度和圈子,在综合实力强、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学习,学生更容易增长见识,就业机会也更多。
2.学一项技能,比如开车,或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高考后的假期时间还是挺长的,而且大部分考生也满了18岁,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将驾照考出来,开车应该是成年人必备的一项生活技能,通过驾照考试,你会更加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每一个领域都有它的专业术语,学车过程也是在增加知识,认识更多的符号,扩展你的思维。即使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也能识路认路。
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学画画,学学书法,学习一门外语等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3.跟自己的高中旧友好好聊聊,来一场旅行
高考之后,很多同学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了,或许你不相信,认为现在的交通、联系那么方便,消息一发,想见就见呗,但后来的日子你会发现,有的同学去里其他城市,有的同学换了联系方式,就连曾经最亲密的好友也有可能走着走着就散了。
跟自己的好朋友来一场旅行,大家一起商量去处,一起玩耍。这些经历,年少时的相伴,在我们一生当中,每每想起,都是难忘的记忆。要记得多拍照喔,多记录这些美好的时刻。
这一路走来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共同决定了我们成为谁。高考后,好好利用时间吧,新的旅程,等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