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原创的原创”

缘分真的很奇妙,人生路漫漫,说不清和谁有缘,说不清和谁遇见。时间和空间、地域和语言并不能阻隔友情的连线。这不,昨天和朋友有幸见到了千里之外“原创的原创”。

何谓“原创的原创”?且听我慢慢道来。

十年前,孤陋寡闻的我在一个文学群里有幸认识了“朱成玉”老师。当时只是缘于喜欢文字,喜欢她文章的风格,不知道她是谁,她是哪里人,不知道她是帅哥还是美女(从文笔感觉她是温柔的美女)。不知道她的一切信息,更不知道她的家人。也无需知道,文字足矣。

随着日子的叠加,随着老师越来越多文章的影响,慢慢对老师由浅浅的喜欢变成深深的崇拜,成为她的铁杆粉丝。前几年,只要她的公众号一更新,我每篇必读,必在文末留言。评论或多或少,自己尽兴就好。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了随笔感悟的习惯,锻炼了写作能力。

慢慢地,对老师也有了大致了解。原来“近朱成玉”颇有名气,原来那一篇篇干净阳光、婉约细腻、灵性十足的唯美文字,竟然出自一位高大结实的东北男人之手。曾经很好奇,典型的东北爷儿们怎么会有如此纯粹透明、诗意柔软的灵魂。无关大小,万事万物都是他写作的素材,任何东西都是他指尖的精灵。“把世界当成一朵莲花来爱”、“路过我心,请迈着梅花鹿的步子”、“皱纹是灵魂的梯子”、“心中有爱万物芬芳”、“和草木谈心”……单看题目就足以让人动容。

“对于写作来说,比那双写作的手更重要的,是那颗写作的心。要让那颗心得到浸润,要让它轻轻一碰,就可以滴出泪水。那个时候,你写下的字,就是有感情的。那泪滴,就是写作者的良知,也是他心头永不蒸发的露珠。”“干干净净的好文章,需要一颗干干净净的心去写。你笔下的风景,一定要从眼睛里流进灵魂。 生命是一场修行,而写作,是这场修行里最美的抵达。”这是一颗怎样的七窍玲珑心啊!老师将生活提炼成蜜糖,禅心佛然,悲悯众生,暗香浮动,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再慢慢,认识了他的妻子李小双老师,一位智慧多才、灵魂有趣的女人。为解好朱老师的后顾之忧,为了孩子的成长,吃苦耐劳,默默付出,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爱好。记得有次李老师把所有发表过朱老师作品的113本《散文》杂志,精心排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把119本《读者》排成了一条长长的“智慧通道”。好一个有心用心的女子!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朱老师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李老师的理解支持和扶持鼓励。

为了让五湖四海疲惫浮躁的灵魂有一处温馨的栖息地,李老师还在“朱雀台”里督促大家看图写诗,和大家互动唠嗑,聊孩子、聊减肥、聊追星……无所不谈,毫无顾忌,犹如邻家大姐般可亲可爱。或许经历、性情、灵魂几分相似,三观一致的缘故吧,日积月累,我越来越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再慢慢,又认识了李老师妹妹(比我大几个月,称她“萍姐”)和其妹夫“葛总”。由于生活和工作原因,他们从东北到河北,从网络到现实,从天涯变咫尺,真挚友情穿透虚拟世界。萍姐蕙质兰心,才思敏捷,既是老板,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了帮助家庭离异的孩子,免费给孩子补课,很敬佩她的口才和大爱。葛总热情豪爽、幽默诙谐,一个个故事被他声情并茂叙述得身临其境一样。短暂的两个多小时,我们因为核心人物“朱成玉老师”而谈笑风生一见如故,初次相见犹如春风拂面。

在推杯换盏,家长里短间隙,萍姐和葛总说了好多关于朱老师和李老师的小事小情。让我不由对志同道合、伉俪情深的两位老师又多了几分了解,几分敬意,几分喜欢。

“偶尔周末,我们一大家子会经常聚餐,互相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只要我随口一说,朱老师回家就变成了美文。比如那两篇文章《一个夜晚的赌注》《请给我五分钟》,都是我讲的真实故事。朱老师发表后请我们吃饭。说你是原创,没有你,就没有文章。”葛总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自豪和崇拜,“还有那次搬家,我找了几个哥们儿,帮他们搬了满满一屋子书。虽然都看过了,但他一本也不舍扔。妥妥的一个书痴!现在新家依山傍水,推开窗就是风景。他家没有豪华的家电,只有小山似的书籍和诗情画意的风景。正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别人都说他买的不是房子,是风景。”

“你说的这几篇我都看过,很触动人心。原来是你给朱老师提供的素材啊,那你可真是‘原创的原创’。”我插了一句。朋友也说,“对于作家来说,输入很重要,只有输入才能输出。朱老师执着勤奋,真佩服!”

“我姐和朱老师都是精神的富翁。他们不求物质的丰富,只求精神的丰盈。记得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生活很难,拿着家里仅有的几十元钱去买豆油,最后豆油没买,抱着一沓沓湿漉漉的文稿回来了。因为两个人路过小河时,看到别人扔到水里的稿子,感觉很可惜,便一起打捞,也忘了豆油,忘了生活。”萍姐还说:“别人给她女儿介绍了个混血儿男友,朱老师和我姐不同意,说人再好,也是生长在外国,接受着外国教育,不是咱们红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前几年小双老师发过朱老师两个视频,一个是开心快乐,笑出了可爱的泪水,一个是慈悲为怀,爱心泛滥,流出了同情的泪水。在薄情的世界温情地活着,可见朱老师初心未改,骨子里的真性情始终没变。正如朱老师曾经写给我的那句签名,“人一辈子,最珍贵的品质其实就两样:一是热血,一是天真。”我想朱成玉老师,应该也是如此吧。“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关于朱成玉老师的雅事、趣事好多好多,寥寥数语又怎能概括?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果有兴趣,如果你也想“琢玉”,如果感觉生活很苦很累很难,那么请静静阅读“近朱成玉”吧,读一读老师诗意哲理、接地气的散文和诗歌。文如其人,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真善美的光芒。那里一年四季春光明媚,花香流淌,鸟语弥漫,月光堂堂,有着极强的疗愈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