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一类人?
那你一定有这样的特质。
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有没有想过问题在你身上。为了保护自己,通常我们会带上社会面具,似乎只要确保没有人看到自己的脆弱面,就可以无坚不摧。
但想想你的身边,这种处于自卫层面的交流是不是更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矛盾?换句话说,同一个人,同样的语气和批评,在谈话的一开始和进入深度交流时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在自卫情况下,我们更容易狡辩反击,而处于敞开心扉的情况下,我们则更倾向于分析错误的所在。
那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带上面具呢?根据心理学的解释,这多是因为在幼期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从而在我们的人格上形成缺憾或是阴影,长大后会格外需要这方面的弥补,就像缺少认可的小孩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即使这种潜在意识致使的行为很难被发现。
(阴影就是你认为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相反。我们的人格愈是发展,我们隐藏在深层阴影就愈多,如果我们只偏颇的活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不了解我们深藏的阴影的话,阴影就会破茧而出。)
我们讨厌自大狂妄的人,也许只是反感骨子里这样的自己。试着去接纳内心的不完美的自己,你对待讨厌的人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善。
这里有一个问答来帮助认识我们自己。
1、找出一个你常常会指责别人的议题,这件事常常让你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写下,我不喜欢的人,要投入并表达你的情绪。
2、回顾你过去的的一生,什么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和人?
3、再想想你这一生中,是否曾经对他人做过同样的事?在回想这些往事的时候,你是否觉得羞愧和心痛?
4、再想想,什么时候曾经对你自己做过同样的事?
5、你对这个议题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样的行为,反应对你有什么帮助?找出他们之后,带着感恩的心再看它们
6、到心的中心去,打开你的心,拥抱你的阴影,接受你自己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倒三角,我们的思维就在三角内跑来跑去。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是原生家庭和社会的受害者,因为补偿或是报复等心理,我们都会拥有拯救者和迫害者的身份。我们要摆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首要的是摆脱受害者的设定。
面对你的脆弱,这是从受害者牢笼走出来的唯一途径。
脆弱是羞愧和恐惧的根本来源,也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脱的根源。同时又是欢乐,创造力,归属感,爱的源泉。所以,我们不必去麻痹自己的感受。去接受这是身体的一部分。去相信自我价值,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愿意接纳自己的无价值感自己的脆弱无力----那么你就会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可以更有效的应对你不喜欢的人事物。
无论是拯救者或是迫害者,你想要拯救或怪罪对方的那个部分都是你自己拥有但不愿去看见的——而且你身为受害者才会感受到的。所以,从受害者的脆弱情节出发,去接纳,整合,帮助跳出受害者牢笼。
接着试着宽恕那些对你造成不良影响的原生家庭。换位思考,他们的原生家庭也对他们有同样的伤害,他们已经尽力了。原谅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原谅自己。而且有些问题我们也有同等的责任。
只有发现内在的自己,观察感受自己,才会获得全新洁净的能量场 。
参考文献:张德芬·<发现全新的自己>
布琳·布朗 TED演讲 <脆弱的力量>
有什么问题在微博@清越97 和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