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去看老师,带了家乡的特产——蟠龙菜。这蟠龙菜有个传说,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有关。朱厚熜原是藩王,封地在今天的湖北钟祥。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继承皇位。传说太后下令,让各地亲王赶赴京城,并声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钟祥离北京最远,有人(此人附会成后来的奸臣严嵩)出主意,扮成钦犯,坐囚车,日夜兼程赶往北京。为了不引人注意,命厨师做一道吃肉却不见肉的菜以便途中食用。厨师苦思冥想,将鱼和肉剁碎,蒸熟,外面裹上鸡蛋皮,染成红色,做成红薯的样子。等嘉靖皇帝坐上龙椅,厨师将这道菜进行了美化,看起来像条金色的龙,嘉靖皇帝命名为蟠龙菜。
皇位采用这种方法继承,当然是民间传说。史料记载,明武宗驾崩后,是由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武宗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于是上推至其父亲明孝宗一辈。明孝宗两个兄长皆早逝无子,四弟兴王已死,但还有儿子,就是朱厚熜,于是由朱厚熜继承皇位。
在成都读书时,曾经到成都附近的新都游玩,新都有个桂湖公园。桂湖公园原是明朝大才子杨慎的家。当时游玩时了解到杨慎的妻子黄娥也是个才女,两人琴瑟和谐,情深意重。谁知天妒良缘,杨慎得罪皇帝,被终身流放。恩爱夫妻,两地分居,只能书信相通,诗词传情。三十多年,最终没有团聚。当时唏嘘感叹不已!
谁曾想到这两件事竟是相关联的!
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就是当时确定嘉靖皇帝继位的内阁首辅大臣。嘉靖皇帝继位不久,就和大臣发生冲突。嘉靖皇帝不愿以明孝宗继子、明武宗的继兄弟的身份继承皇位,要追封自己的亲身父亲为皇帝。这引起了众多朝臣的极力反对,正当嘉靖皇帝准备妥协时,大臣张璁站出来,为嘉靖皇帝辩护,朝廷分为议礼派和护礼派。杨廷和不愿参杂其中,告老还乡。而杨慎却年轻气盛,护礼心切。最终两派引发了左顺门流血事件,此事以皇帝的胜利告终。这次事件使很多正直的大臣被迫害,而佞臣得到权势。嘉靖皇帝借此打击朝廷旧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权。
杨慎被流放到云南边陲之地。杨慎不肯妥协,而嘉靖皇帝也不肯放过杨慎,即使遇到天下大赦,也特意叮嘱不放杨慎。嘉靖皇帝实在是太长命了,杨慎流放三十多年,最终没能与爱妻团圆。
嘉靖皇帝刚继位时,革除了前朝很多弊端。但很快自己变得腐朽堕落,大肆兴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又好长生不老之术,此后明朝政治风气愈发颓废。一个不尊礼法,无所顾忌的人,有这样的结果也不奇怪。
如果认为嘉靖皇帝是出于政治原因,只怕是高估他了,也把政治贬低了。他算不上什么政治家,并没有政治上的抱负!往小了说,不过是任性使气。执政前期的革除弊端,是顺应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后面的作为实在是穷极无聊!
世俗之人能想到“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这样的继位方式,当然更难理解为了一个礼仪而甘愿接受恩爱夫妻分居两地此生不能相见这样的结局的行为!嘉靖皇帝的行为,往高了提是政治斗争,往低了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世俗人的愿望。有多少贪官并不一定是为了自身的仕途去争权夺利,而是为了不辜负身边亲近人的期望而违法犯罪,为了家人亲友的赞同恭维而把职责丢弃不顾。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并不真的尊崇道义和规范!
想到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本杰明·戴维斯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还是一名少校军官,有一次和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他是黑人,不肯敬礼。本杰明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
相比之下,明朝的大礼之争又有什么意义?皇帝不是名誉称号,是要为国家担责的。如果有这种认识,将不在其位已经过世之人封为皇帝是不应该的。若想到自身的责任,何至于后期那样放纵!如今有谁记得嘉靖皇帝的生父封号是什么,大家只记得嘉靖皇帝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奸臣严嵩当权、吏治腐败。只争自家脸面,不为国家担责,君不是一国之君!不顾实情,逼着皇帝更换父母,朝堂之臣不是国家之臣,是朱家之家臣!君臣均不以国家为念,国家怎能不败!到最后有谁能是赢家!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不站在有益于国家的层面,争执对错是没有意义的!与其这样,不如笑谈嘉靖皇帝就是坐着囚车,吃着红薯样的蛋卷肉糕,日夜兼程赶赴京城,抢得皇位的。这还有些趣味!
如今嘉靖皇帝为亲身父母修造的皇陵——明显陵,已经开发成钟祥的旅游景点,蟠龙菜的传说就算是他为家乡人民做的又一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