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太监”的乱国之路

阴险、狡诈、笑里藏刀、权势滔天、祸国殃民,我们往往会把一股脑儿想到的最最“腌臜”的词扔到太监身上,而明代更是历史上宦官作乱非常严重的朝代,乾隆帝曾总结说:


“有明一代粃政多端,总因阉寺擅权,交通执政。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

其中“司礼监秉笔”即“秉笔太监”,简称“秉笔”,是明代独有宦官之名,其危害之大,人所共知,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所作所为,更是人神共愤。

太监(宦官)自古就有,明朝“名监”、“权监”特别多。

乱国起点是从太监识字开始的。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很有远见,对内官管理很严,“定制:内侍毋许识字。后又置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简单的说就是不许太监识字,不许干政。

可惜朱家子孙都没太把朱老爷子的话太当回事。到了他的儿子永乐大帝掀翻侄子的龙椅后,自感过程中得到过内侍的极大帮助,所有“令读书,涉经史,善笔札”。到宣德帝朱瞻基更是专设“内书堂’,太监读书成为了制度,从而把广大内侍从普通杂役中解放出来,太监成了读书人,为以后乱政埋下祸根。

通向“秉笔太监”之路。

小内侍在10岁之前,其中天赋聪明的会被送入宫内的“内书堂”,也就是特设的宦官学校。内书堂的教师都是翰林院翰林,宦官在这里所受的教育和外边的世家子弟几乎没有不同;毕业之后的逐步升迁,所根据的标准也和文官的仕途相似,其中特别优秀成会成为秉笔太监。

“票拟”和“批红”,太监弄权的制度安排。

在朱元璋连续杀了三位丞相,废除丞相制度后,原则上大明王朝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必须经由皇帝“圣裁”。可惜老朱的后代大多没有遗传他的充沛的精力和勤勉的态度,“票拟”和“红批”也就应时而生。

票拟”:对于上奏朝廷的奏本,先由内阁首辅大学士得阅奏章,代皇帝拟好批答辞,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疏之上供皇帝参用,称为票拟(亦称票旨、条旨等)。

“批红:”皇帝再都将票拟易红批出,就完成了政务的处理。可后来皇帝还是觉得照阁臣批红也很劳累,便有了让太监帮助批红之事。

“秉笔太监”们经不住权力和利益诱惑时,他们会利用“批红”机会,操持着朝廷事务的决定权。明代中后期的决策机构是内阁,“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秉笔太监”成为真正的内相,权力可凌驾于内阁之上,其祸乱朝廷也就在所难免。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元1602年,万历三十年2月,某日,清晨,文渊阁大学士沈一贯溜达到单位上班,走到大门口定睛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李古阅读 1,209评论 0 0
  • 1.人的大脑中有一套“网状激活系统”,会选择性注意“威胁、此刻、重要”这张“专注白名单”中的事。善用这个机制,可以...
    阔月大江阅读 393评论 1 1
  • 第二章 救命恩人 叶琳成了“网红”! 待身体恢复到有力气使用通讯工具时,已经是叶琳自医院醒来几天...
    暗夜月沙阅读 739评论 1 27
  • 24岁之前,我想谈场恋爱 24岁之后,我只想发财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末并不能提高我的幸福感了。可能因为...
    猫和阳光阅读 1,193评论 1 0
  • 衬衫这种百搭单品一般人穿都会很好看,搭配不同的衣服可以正式,也可以休闲,还可以性感。但有的妹子就是怎么穿都不好看,...
    温迪139阅读 1,51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