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不能!(回答“能的”也是在安慰您······)原因是······
一,局麻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一)常见原因:
1.麻醉用量超过限量;
2.局麻药误入血管;你可知道硬膜外麻醉并发症?(二)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
3.注药部位局麻药吸收入血管过快;
4.个体差异致对局麻药耐受力下降。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加重身毒性反应。
(二)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局麻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所致。中枢毒性反应,常常早于心血管毒性反应。
患者最初表现为头晕、耳鸣、目眩、口舌麻木,进一步发展为肌肉抽出、意识消失、惊厥和深度昏迷。
2.心血管系统毒性: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的耐受性强于中枢神经系统,然而一旦发生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临床上常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难治性心律失常和周围血管张力下降,最终导致循环衰竭。高碳酸血症和缺氧能加重心血管毒性反应。与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相比,效价相似的丁哌卡因更容易引起心血管虚脱,而且抢救极其困难。
(三)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给药;
2.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使用咪达唑仑、硫喷妥钠或丙泊酚给予抗惊厥处理;
4.给予输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5.采用电复律、胺碘酮或20%脂肪乳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6.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四)预防措施:
1.实施局部麻醉前,必须开放静脉通路,并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
2.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实施局部麻醉;
3.局麻药必须严格限量,杜绝逾量;
4.注射药物前回抽,避免血管内注药;
5.使用含有肾上腺素(1:2000)的试验剂量,减缓机体对局麻药的吸收;
6.使用小剂量分次注射方法(如每次注射5ml药液)来完成阻滞。
必须强调:上述预防措施,不能完全杜绝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
麻醉医生必须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毒性反应,才能避免严重毒性反应的发生。
二,局麻药物的局部神经毒性反应:
除了全身毒性,局麻药还可直接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造成浓度依赖的神经毒性损伤,如:疼痛、运动或感觉缺陷、肠道和膀胱功能障碍等。
这些临床症状可能与局麻药诱发施万细胞损伤、抑制快速轴突传递、破坏血脑屏障或减少神经血流相关。鉴于局麻药澘在的神经毒性,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和注药部位,必须严格掌握局麻药的临床应用浓度和剂量。
总结:临床麻醉工作中,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的情况,还是有的······比如硬膜外麻醉中,骶管阻滞麻醉中,神经阻滞麻醉中······麻醉医师应时刻注意!
当局麻药使用已经达到一定剂量的情况下,只想通过增加局麻药量达到目的是危险的,不可取的,可以选择其他的麻醉方法进行弥补。
个人建议局麻药应用原则:坚持最低有效剂量(浓度),坚持分次注药,缓慢注药的原则,及时观察患者的各种变化及重视患者的不良主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