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于文,不是只读书,而是读世间一切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看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徐爱问:“先生把博文讲着约礼的手段,我深思之后,还是不能领悟,请老师开示。”
博文约礼,几天前讲的,看来徐爱还没转过弯来。《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回也说老师“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一般把文理解为典籍文献,不过王阳明对“文”的解释,就更本原,范围更大。
文,是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还有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对文明成果的总结。博学于文,不是只读书,而是读世间一切事,《红楼梦》里王熙凤房间挂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王阳明说:“‘礼’字就是‘理’字。心中合乎于理,行动上合乎于礼。被发见总结出来的理,就是‘文’;还没有探求到的,它存在在那里,就是‘理’,文和理,是一个东西。‘约礼’呢,就是你诚意正心,一心精纯,追求天理,来约束自己。
“要惟精惟一,精纯的追求天理,就要在具体一事一物一处的发见上下功夫。比如,呈现在事奉父母上,就要在事奉父母上学习如何存养天理,如何温清奉养,如何深爱和悦。呈现在身处富贵贫贱的境遇中,就要在富贵贫贱的境遇中学习如何存养天理,如何富而不骄,如何安贫乐道。呈现在身处患难,身处蛮荒之地,就要在这患难蛮荒中学习如何存养天理,比如苏武牧羊,也只是个天理。这样时刻存心养性,事天求理,则无论有所从事,或无所事事,与人交谈,还是独处静默,没有一处不是这样,应事接物待人,无不恰当,独处之时,也能做到慎独。随着天理呈现于具体一事一物一处,就在那上面学习存养天理。这就是博学于文,就是约我以礼。
“所以博学于文,就是惟精,无时无刻,无事无处,不在精研求理;约我以礼呢,就是惟一,找到那唯一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中庸之道,无过不及,恰到好处,极致完美。”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礼记训纂》,朱彬 撰,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