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做事会更容易些?

领导:小刘,项目组出了点问题,你去处理一下。

小刘:什么问题?没遇到过,我不会啊!

同样的问题,领导对小宋说

小宋的回答是:好的,请问什么问题,我去看看。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得到的答复不一样,当然最后的结局也不一样。

小刘可能会迫于领导的权威,被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问题算解决了,但也只能勉强合格。

而小宋的回答显然是积极的,主动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最后极有可能是完满解决问题,甚至超标准完成领导的任务。

同样的问题,只是不同的思维模式,最后导向的结果显著不同。

关键是任务执行过程中二者的心境明显不一样。小刘可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的是麻烦,痛苦,埋怨。而小宋可能则是充满愉悦,创造和探索性的解决问题。

上述情况,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处境下均出现过。

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力量

上面谈到的小刘就属于固定型思维,小宋则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提出的,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2006年,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两种思维理论,即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一个人的才智与能力与生俱来,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通常倾向于回避挑战、害怕失败。

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人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能够沉着应对挑战。

固定思维模式总是关注限制。

常见口头语:我不会,没学过,没遇到过,太难了,又失败了,没办法,这就是我的性格。

固定型思维通常会觉得自己困难重重,也因此不断的深陷"我就这样"“本来如此”的漩涡,一直受这种思维模式固化,不能对自身处境做出改变,最后只能认命。

因此,总是倾向于回避挑战与失败。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思想被固步自封。

成长型思维总是寻求机会。

常见口头语:我怎样才会,我再试试别的方法,我去学习学习,我从挫折和失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通过努力和摸索应该能摸出一条道路。

成长型思维不断的拥抱挑战和变化,认为自身的才智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和坚持来提高。也因此在解决问题总是充满能量和积极向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处境和不同时期都会出现这两种思维模式,尤其是在面对具体不同的任务时,我们不同的思维习惯会无意识地跳出来,决定着我们的态度是消极逃避,还是积极进取。

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意志力、视野等各方面都在逐渐拓宽和变得强大。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得强大。

只不过,我们在特定情况下,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究竟是在使用何种思维武器,是固定型还是成长型?

根据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教授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显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那我们要如何让才能从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的思维模式切换到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积极性的思维模式?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思想决定行动。

即:思维方式/信念--态度/情绪--行为模式

所以思想是前提,是因,是整个链条上关键的第一环,如何解读客观事实的呈现,决定着我们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事风格。

当然,很多时候思维改变不是说改就容易改的。

日常思维大多倾向于线性思维,或者说我们很多的思维和行为是受习惯的强大惯性所驱使,要改变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很不容易,尤其是成年人,我们的认知路径已深深的被烙在一个个神经元里,改变也不是很容易。

不过,任何事情,只要存在可能,我们就值得去努力尝试。

最后,简单的罗列一些具有建设性和可执行性的方法。

1.增加自我觉察力,提高对自身问题觉察的敏感性,这有助于让我们能快速感知到此情此景我们的思维模式,比如我打算读一篇文献,打开一看发现很多不会的单词,本能反应就是不会啊,还是算了吧,重新换一篇吧,如果此刻我们拥有敏锐的自我觉察力,意识到我处于正处于固定思维模式里,我就会change my word,change my mindset.能意识自己处于何种思维,大概离改变就更进了一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改变,而是我们对问题的定义不够清晰。

2.弄清自己何种情况下容易被触发固定思维,比如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过分注重结果;过度疲劳等等。

3.利用内向驱动力。李嘉诚先生说过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过分依赖外在评价和导向,很难持续,常常会累觉不爱。相反,如果我们聚焦内在自我成长,把任何事情看成是自我训练和对所学知识的检验,我们才会持续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两天一直在准备着魔方的比赛,对待每次的比赛,闺女都很重视,尽管我一再地强调重在参与,只重过程,不看结果。 ...
    典雅_4294阅读 897评论 0 0
  • 有人说,生活中的四分之一是我们看到的生活,而剩下的四分之三是我们错过的生活…… 现在想来,我却是错过了很多。我们总...
    枺上有风阅读 988评论 0 0
  • 你要不管别人怎么说 只管自己活得精彩 一天且当两天过 而我,会陪伴成长 在你还年少的时光 我们一起轻狂,也一起清淡...
    阿琴姑娘阅读 4,987评论 36 109
  • 给每个东西赋予了自己特殊的记号,就显得弥足珍贵,乐意守护。
    巽需阅读 708评论 0 0
  • 写在前面的话: 大约四年前,在威海HR的QQ群里,忽然有一天,进入了一个带“幸福”二字的QQ群推荐。出于好奇...
    eebd4933252b阅读 3,1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