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的《大宗师》应该是除了《逍遥游》外,我最期待读的一篇。原因有三:
一是:本来的文学常识里,知庄子的《大宗师》里,出的名句最多。耳闻熟详的就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我超爱的一句,一定单独另写篇文。
再如: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如: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再如: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些都是之前有所耳闻,但并知半解之句,借这次精读庄子,一定可以搞明白了。这是从文字文学角度上的喜欢。喜欢说文解字?
二是:从庄子思想上讲。内篇里总共七篇,从头到尾读下来,思想是跟着庄子走的,十四天的感觉是,一步步修行而来。庄子内篇的这些文章,每篇看上去独立,实质上,是前后连贯,循序渐进。从逍遥游,到齐物论,到养生主,人间世,再到大宗师。这几天感觉像修行功法或武林秘籍,我觉得每往前读一篇,就觉功力大增啊。这莫非就是道家内功的修炼?
三是:明白和理会了“大宗师”的含义,大致通读一遍之后,感慨万千。简直就是道家一代宗师啊,到登峰造极之际,难怪会名曰《大宗师》。“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之人”。不就是一直受老庄思想影响,我想要拜而追求的至高境界之真人吗?我觉得快要磕头膜拜了,赶紧认祖拜师吧。
于是乎我真赶紧真点起香,祭祖拜师。(确切讲,是焚香,洗手,仔细拜读起来)
第一部分:何谓真人。
这段太长,译文省略(喜欢者自会去钻研,不好者不过是面对天书)。于我而言,好像突然读到部真经,这种一直想要追求此境界的孜孜以求感,仿佛是一种方向指引。故全部摘抄,打算当成真经天天诵念也未尝不可,争取有天我能给自己起个什么号,号什么什么真人吧。(并非笑谈,笑笑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