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爱情从不需要你踮脚,而是会为你弯腰。”
01
“我连一杯奶茶都不敢让他买。”
“我生日他送我口红,老师,你说我要给他回礼吗?”
就像某一次约会时,男友问她想吃什么,她盯着菜单上的牛排套餐,指尖在廉价的意面图标上反复犹豫,
“我最近在减肥,吃这个就好。”
后来才知道,男友早已做好买单的准备,但她却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好像不能“太放肆”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 “情感配得感”,指一个人认为自己值得被爱的底层信念。
配得感低的女孩,就像带着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却给优点蒙上毛玻璃。
我有个咨客,她总在感情里扮演 “拯救者”,
男友创业失败她拿出积蓄,生病时衣不解带照顾,可当对方提出分手时只说了句:“你太好了,我压力很大。”
她不懂,她以为这样就可以兑换来更多的爱。
我还有位咨客,白天她是雷厉风行的广告总监,但晚上回到家,在男友面前自动切换成“讨好模式”,
男友忘记约会,她先找自己的问题;
对方挑剔她的穿着,她立刻买新衣服;
甚至发现暧昧短信,她第一反应竟是“是不是我太强势了。”
这不是个别案例,
在我长达七年多的情感从业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女孩子,她们聪明、优秀,却在亲密关系里活成“情感乞丐”,这种令人心疼的割裂背后,都藏着同一个心理病灶——配得感缺失。
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临床数据显示:
45%的情感咨询女性存在“关系完美主义倾向”,这部分女性在遭遇冷暴力时,78%会优先从外貌、性格、收入等27个维度自我审查。
请问,我配得到你的爱吗?
02
低配得感女性的情感场景有哪些呢?
1. 过度付出情感劳动
"他工作那么辛苦,我多承担点是应该的。
这类女性往往把亲密关系经营成“单方面服务项目”,像永不停转的陀螺般维持着感情天平的倾斜,越是忙碌反而心里越是踏实。
2. 不敢说需求,怕被觉得不懂事
“想要礼物会不会显得物质?”“要求陪伴是不是太粘人?”
她们的大脑里装着灵敏的自我审查机制。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指出,这类群体存在严重的“需求耻感”,习惯性压抑真实渴望。
3. 落入完美陷阱不自知
当感情出现问题时,她们会像精密仪器般扫描自身每一个疑似的问题。
我32岁的咨客在遭遇冷暴力后,报名了礼仪课、厨艺班和声音训练,因为她觉得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男友的不喜。
这些症状最终会导向同一个结局:“越是拼命付出,关系越摇摇欲坠,越是放低姿态,对方越得寸进尺。”
那低配得感是怎么养成的呢?
1. 原生家庭教育的苛刻要求
“考99分为什么不拿满分?”“邻居妹妹都会帮家里买菜了。”
这些植入潜意识的否定,让很多女性建立起扭曲的认知:“爱需要条件,价值必须兑换。”
2. 某些错误的大行其道的社会眼光
“女孩子不要太强势”“作精没人要”的言论,像无形的绳索捆住她们的表达欲。
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犀利指出:“社会正在批量生产'宜人性过剩'的女性。”
3. 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自知
当偶尔得到伴侣的肯定,她们会产生“被奖励”的错觉,这是一种间歇性强化机制,会让她们为了继续得到奖励而不停压榨自己,最后在患得患失中越陷越深。
其实你什么都配得上,不然怎么会有人爱你。
03
作为情感咨询师,在处理这一类的情感危机案例中,我一般都会从以下几点去切入,
1,调整金钱的投入比
过去花在自己身上和男友身上的比例是4:6,今天改成7:3,永远都是自己更多,自己不对自己好,别人怎么会知道怎么样才能对你好。
2,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是完美伴侣
你会赖床,会犯懒,会有时候就是不讲道理,完美是理想状态,不完美才有生活气息,太完美谁敢靠近?
2,明确自己的价值
你善解人意,温柔大方,这些都是你的优点,而不是说别人认可你的地方才是你的优点,别人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的你,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立体的人。
亲爱的姑娘请记住,
爱情不是苦难修行,更不是赎罪之旅,当你停止用“不够好”来解释所有辜负,真正的幸福才会敲门。
那个值得被妥帖收藏的你,从来不需要踮着脚去够别人的掌心。
你本明珠,何惧蒙尘
公众号《雷老虎情感》,懂点情感不吃亏哟
如果你也认同,请点亮【赞】+【在看】吧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