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今,母乳喂养得到越来越多的妈妈的认可,离乳也成为了妈妈们一场必打的“战役”。温柔的,强硬的,都是妈妈和孩子一次共同的成长,请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创伤。
1
前段时间又要北京出差,纠结着要不要趁机给孩子把奶断了。最终还是没忍下心来。
寒哥一岁半了,一直母乳,不吃奶粉,怎么也不吃。白天上班送爷爷奶奶家,晚上接回,周末自己带。
因为家人的支持,以前每次出差都是京津往返,早五晚九。既不影响喂奶,也能出差学习。
只是这次出差的地方在昌平,往返路上得7个小时,打车、高铁、倒3次地铁以后,再打车才能到目的地。家人实在不忍心我太折腾,让我留宿了一晚。
那一晚,于寒哥,于我,于家里人都是煎熬。我因为涨奶,又没带吸奶器,一晚上都在挤奶。担心寒哥,又怕连视频惹他难过,好在他不哭不闹,就是不睡,一直找妈妈,奶奶爷爷陪玩到深夜。
现在想想,真想大嘴巴抽自己!!!
最难熬的一晚已经过去,想咬牙狠心断了算了。但是第二天一回家,寒哥扑到我怀里,又亲又搂,让我喝水(他的概念里,让我喝了水就可以吃奶了)
我终于还是没忍下心来,抱着这个小吸奶器,努力让眼眶里的泪没有掉下来。
2
这已经是第二次下定决心,尝试,未果。
第一次也是因为出差,中德班的连续培训,在成都(最后放弃了,没去)考虑到夜奶对牙齿和身体发育都不太好,希望断奶以后他和我都可以睡整觉。
周围也很多人总说“你怎么还不断?1岁以后奶就没营养了,不断奶会影响吃饭影响身体发育”。请教了很多有过断奶经验的妈妈,也看了很多帖子,有涂番茄酱、辣椒水的,也有妈妈和孩子分隔几天。总之,温柔的、强硬的,各种方式。
原则就一条,要狠心,不能心软,不能前功尽弃,虽然也有妈妈受不了孩子哭闹,断奶失败的。我做不了太过强硬,我也受不了孩子哭闹。
所以第一次涂了他不吃的奶粉,他吃一口,味道不到,摇摇头,一脸无辜和茫然。试了几次,味道不对,然后就不吃了。
一晚上都没吃。
我以为这么简单就断奶成功了,还伤感得哭了一包。寒爸也哭了,那是我第二次见他哭。
第一次是寒哥出生的时候,他在产房外面听大夫说我休克了,过来握着我的手,给我加油鼓励。因为担心,因为感动,我看到他笑着的脸上泛着泪花。
这一次,是因为心疼。
他看到寒哥那么依恋,那么坚强,又那么无奈。他心疼寒哥曾经因为奶粉过敏,在怀里哭得撕心裂肺被大夫扎针。他说“每次他哭闹不舒服只要在你怀里吃奶就会慢慢平复、安静下来,那是他的安全港湾,精神依恋。”
他说“我知道他在不断长大,早晚要过这一关,可我还是心疼。”他说“我知道断奶也意味着宝宝和妈妈的分离,你作为妈妈,肯定比我更难过……”
他说了所有我想说的话,他的共情让我觉得深深被理解。是的,我既开心,又伤感、失落,五味杂陈。
他问:“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自然离乳吗?可不可以等他做好准备?”
是啊,我这个学心理学的妈妈,难道都白学了吗?
3
“所谓的自然离乳,就是让孩子在自己准备好时、在自然的状态下迈出成长的那一步。”
断奶和自然离乳有什么区别?
非常赞同吴在天老师在她的的文章《离乳:孩子和妈妈的一次共同成长》里提到的观点:
【断奶】:对妈妈而言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作出无奈的决断;对孩子是猝不及防而又被动接受的一种方式;
【离乳】:对妈妈而言是孩子的成长与离开;对孩子而言是有心理准备的、循序渐进的、主动接受的一种方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消化功能日渐成熟,吃辅食、吃各种食物,母乳的营养确实跟不上孩子的需要。
孩子对奶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依恋。
心理学家指出,“乳房对孩子来说,是和妈妈同等重要的客体。”妈妈的乳房,对孩子的真正意义,是一个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因此,离乳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去切断孩子和妈妈乳房的情感连接,而是要帮助孩子,去建立一个新的过渡性客体。”
4
是的,离乳,也是一种分离。分离就免不了焦虑、伤感和不安。
我以为我不惧怕分离,因为我从小独立。三年级离开爸妈,在外寄读,六年级住校,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再读研、再工作,我学着自己做饭、自己换灯泡、自己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没有分离,怎么会有成长?
于是认识一些人,告别一些人,离家越来越远。我以为自己是一枚永远不会伤感的女汉子。直到遇到寒爸,直到有了寒哥,才发现分离原来真的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正是因为害怕分离,才会觉得“长痛不如短痛”。
吴老师说“孩子是如此信任和依赖妈妈的乳房,想象一下,当他带着喜悦和渴望,碰到的却是忽然变得又苦又辣的奶头,这会是多么深的恐惧。”
是啊,我们忘了,我们都是从小孩变成大人的。
如何避免惨烈的断奶方式,减少心理创伤?具体怎么做呢?推荐吴老师的文章《离乳:孩子和妈妈的一次共同成长》,我理解有三点:
1. 分离对孩子和妈妈都很重要,也是共同的考验和成长,陪孩子一起面对;
2.可以借鉴绘本《再见,妈妈的奶》,让孩子有心理准备,而不是被动无奈的接受;
3.和孩子一再确认,和乳房说再见,并不意味着失去妈妈,妈妈一直都在。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对于不得已断奶的妈妈们,也要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不过分自责与内疚。
最后,借吴老师的一句话结个尾“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妈妈是什么样的状态,比妈妈做对或做错什么更重要。”
【后记】:
最近每次喂奶,我都一边抚摸着寒哥的头,一边很认真的跟他沟通“等你做好准备了,咱们就不吃了,好吗?”他忽闪着大眼睛,似懂非懂的回答的很干脆,“好!” 然后下一次想吃的时候,继续跑过来搂着亲亲我,并且替我答应他的需求“好的”,还得意的笑笑,一脸的满足:)
我不知道吴老师的方法对我和寒哥是否管用,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真的做好准备就不吃了,但是这一次我不焦虑了。
“亲爱的宝贝,妈妈不着急,妈妈等你做好准备!”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妈妈,尤其是自然离乳的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