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进入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来说,过年回家既是对自己身心的放松,也是一场新的修行之旅。亲朋好友在忙碌了一年之后齐聚一堂,七大姑八大姨围坐在沙发上,瓜果零食在手,该谈的事还是要谈。
一
珍爱网发布了《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揭中国式结婚现状。报告显示,26-30岁为催婚高峰期,长沙、广州、重庆领衔催婚压力榜;超六成单身男女认同门当户对,武汉、北京、沈阳门第观念居全国前三 ;近5成独生子女家庭希望找独生家庭,最佳结婚年龄差为3-5年;8成女性认为买房为结婚硬需求, 男方付首付,贷款双方还;提倡10万内“简婚主义”,酒席男方出、份子钱AA分;结婚财政大权不再“非女莫属”;不愿婚后与父母同住,却需父母帮育儿。
年轻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受过青春文学的侵染,觉得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也最难以捉摸的东西,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爱情,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还不如不结。长大的我们发现,现实和我们想象中的有着天壤之别,婚姻其实是爱情的坟墓。
爱情需要的是两个人的无私付出,而婚姻往往是带着利益关系的结合。
尔尔今年23岁,单身,她觉得婚姻太过功利,崇尚不婚主义。
每次过年一回到家,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就像饿虎扑食一样,疯狂的给她介绍介绍对象。
辛苦了一年,本以为回家可以好好的休息几天,没成想,她就在家好好的躺了一天,第二天就被妈妈拖着出去相亲。好好的假期,一大半时间都在和相亲对象周旋。
尔尔觉得家里的亲戚实在是太可怕了,不只是行为上,更加恐怖的是观念上。尔尔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的姨父喝完酒后对着她苦口婆心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嫁一个有钱的好人家,可以少奋斗二十年。类似农耕社会的男女观念竟然还保留在自己的周围,甚至于她发现自己所有的亲戚包括父母都是一样的想法。尔尔顿时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原先准备好的想法也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出来。
尔尔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家里安排过相亲了。寒假回家的时候,她都尽量不和父母聊起关于婚姻感情方面的问题。尽管如此,父母总是会问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交了男朋友吗?一旦你的回答是否定,一长串的念叨就开始了。学校里没有遇到好的男生吗?看到那种家境好的有上进心的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找对象也不要找那种特别高的,你已经有这么高了,男方比你高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就行了,长相也不要特别好看的那种,长得好的都不靠谱,主要是家里条件要好,房子车子啊什么的都要注意着点,也要有上进心,人品好很重要,还有对方家里兄弟姐妹多少,父母的情况都要去了解一下。
尔尔第一次被相亲的时候,是大三。她记得当时她坐在沙发上边烤火边玩手机,突然就进来了很多个阿姨,一进来就笑眯眯的盯着她看,后面还跟着一个男生。父母就跟在他们边上,他们有说有笑的。尔尔在沙发上蒙了好久才意识到这是之前妈妈说过的那个相亲对象和他那一大家子。
接下来,尔尔很尴尬的和这些阿姨们度过了两个多小时,还被特意挤到和那个男生坐在一起。尔尔沉默地听着自己的父母和对方的妈妈姑姑婶婶们侃大山一样的聊自家儿子女儿有什么长处,性格爱好,工作学习之类的。她和那个男生对视了一眼,互相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尴尬。
我们大都抗拒着家里安排的相亲,但又不愿意看着父母担忧自己,所以我们被动接受。
二
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了找个正经工作,抓紧时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然后养育孩子长大,老了在家颐养天年,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这个井然有序的人生历程长时间占据着人类的思维,结婚和繁衍后代早已是一种普世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一代男女对两性关系有了新的思考,结婚和繁衍后代已经变成了个人的选择。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 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来临。
选择单身或者不婚的人,都面临着来自家庭,来自朋友,来自社会的压力。
不婚主义被批判为对社会传统道德的背离,是愧对父母十几二十年来辛苦养育的表现。
但年轻一代不被旧观念束缚的思想正在日渐成熟。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只是在我们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之前,不要那么着急地把结婚提上日程,婚姻一定要经过慎重的选择。
前年认识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有房有车,职场得意,看上去却像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很有活力,好像生活一直善待着她。
有一次和她出去逛街,逛累了在咖啡馆里休息。我问她,是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找个人结婚?
她说你别看我现在一副事业有成的职场女性的样子。我以前相亲次数不一定比你少。刚刚毕业那会儿,工资不高,父母就想着让我赶紧找个男人嫁了。
那个时候,年纪还不大,父母给我相亲就没怎么停过,有段时间,我基本上是一天一个的状态。
我对她有这样一段经历感到惊讶,又问她为什么相了这么多次亲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她说“看得人越多,就越不感兴趣,对婚姻也越恐惧。”
我听了这话,没有再说话,转而看向窗外的街景。
我听到她说我和她很像。我不能否认,她是我渴望成为的模样。
她继续说“你可能不知道,我虽然都三十多岁了,但对待感情这件事,我的心态还是和年轻的时候一样,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相信爱情。但结不结婚我其实也无所谓,反正我养的起自己。”
感情不能勉强,婚姻更不能。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有的人早就遇到了,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大多数的人对婚姻都有过浪漫的想象,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追求这个浪漫想象的路程有多远,慢慢地,时间告诉我们等不起,然后我们选择妥协。
我很好奇她爸妈竟然会接受她这样,而她好像料到我会问她这个问题,她说天下没有几对父母是可以接受儿女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结婚的。
之前和父母为了结婚这件事没少吵架,还冷战了好久,之后工作越来越忙,一直没时间回家。去年回家发现爸妈又老了一点,我就决定把事情说清楚。
父母想要你结婚,也是为了你好,小时候他们给你最好的呵护,长大了,儿女要离开父母,他们也希望儿女能得到一个好的归宿。只是我们长大了,难免会和父母想的不一样。
像我,我不在乎自己未来是不是已婚,但是自由和幸福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没有遇到一个懂我的人,他有再好的条件我也不要。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爸妈说了,他们接受了。我不需要父母完全认同我,毕竟思维的鸿沟不可逾越,他们可以接受,对我来说,就很好了。
如果你更追求自己的自由,不愿意被婚姻束缚,一定要和父母说清楚,学会与父母和解,试着让他们去理解,去接受,父母无时无刻不是爱你的,他们比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想让你过得快乐。
她的理念让我想起电影《爱玛》里面,哈利艾特问爱玛为什么不结婚,爱玛说她没有结婚的想法。既然情愫未到,又何必改变现在的状态呢,我衣食无忧,我不相信在哈特菲尔德有哪位主妇能比我现在过得还幸福。
爱玛不怕成为老姑娘,她说我会成为一位富有的老姑娘,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每个单身的姑娘,你需要知道的是那个陪你走过上万个日日夜夜的的人一定要是最懂你的,如果没有遇到最适合的人,那就努力工作,去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做到积极向上、处世自然、生活自由而精致,内心温柔而不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