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余光中,此后谁人解乡愁?

今天上午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日前在台湾病逝,享年90岁。”

看到这则新闻,我迟疑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那个写下《乡愁》的诗人走了,那个带着对大陆故乡深深眷恋的诗人走了,心里突然觉得好像少了一些什么...

余光中先生

跟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认识“余光中”这个名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一篇名为《乡愁》的诗歌下面写着“余光中”这三个字,于是我们通过这首《乡愁》认识了这位可爱的诗人。

图片来源网络

记得,当时年少懵懂的我,对于《乡愁》的也是不知甚解,除了喜欢它简洁朴实的语言,工整对仗的句式外,只能朦朦胧胧体会到一丝思乡之苦...

后面,经过查询一些资料才了解,余光中先生写下《乡愁》的时间是1971年,那时两岸还处于隔绝状态。诗中那一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也是虚构,因为余光中是1950年跟父母一起去的台湾,诗中母亲也是故乡的一种象征。

但是这一句诗也成为了后面的预言。到了80年代,两岸恢复往来,不少台湾中老年人回到大陆探亲,他们发现,父母就像余光中诗里所写的一样已经不在人世了。

值得一体的是,在此之前,于右任老先生在临终时,也曾写过一首《望大陆》,也叫《国殇》,跟《乡愁》也有异曲同工之感,至今读来依然能够感受那个时代的家国之情。

《望故乡》——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对于这首诗歌的解析,我不敢妄言评价,但我相信好的诗歌,无需多言就能够唤起共鸣之心。

在我中学时代,通过《乡愁》和《望大陆》这两首诗,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乡愁眷恋、无奈、别离...

我想余老可能走得有些遗憾,他曾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

诗人已逝,愿这世间太平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 30天习惯养成计划 的第八天,我做了下面这些事情。 [x] 6:30起床 [x] 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 [x...
    _尔东陈_阅读 131评论 0 0
  • 今天2018年第一天,进厂车辆挺多,预兆18年有个好彩头。核心:牛逼的业绩不是一个人能干出来的,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王佳欢雪阅读 259评论 0 0
  • 利用双for循环去重 利用对象数组去重 利用对象数组去重并且记录重复次数 通过创建一个新数组进行数组去重
    郭子web阅读 276评论 0 0
  • 《精要主义》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很幸运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我们交流很少,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炽热,我没...
    行动派青柠檬阅读 3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