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姐,要听古琴吗?澄心学堂今晚有个公益讲座,关于古琴的。去不?你要去的话我也去。”

“去。”

接到妹妹的电话,没有丝毫犹豫,此时已是放学时分,赶紧打开瑜伽app,取消了今晚的瑜伽之约,再过5分钟就不可取消了,可即使浪费一次瑜伽约课也不足惜。

还没有零距离欣赏过古琴呢。


古琴,犹如神秘的面纱,只活在古典中。

李白有诗《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张琴叫“绿绮”,浪漫多情,它曾伴着司马相如向卓文君示爱,促成一段千古佳话;特别喜欢“为我一挥手,如听万鹤松”这句,有气派,这是怎样的琴声?听者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样,听琴是不用耳朵的,用的是心,不知不觉,暮色苍茫,可李白还在琴声的余响之中呢。“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然否?

那些弹古琴者,好像仙风道骨。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弹弄“素琴”,不屑丝竹之音,清幽的琴声,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中,多少神仙自在。

王维诗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也是松,松风吹着宽衣时的闲散心情,在山月的照耀下悠然弹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那份闲适让人向往。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诸葛亮演绎的空城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不仅展现诸葛孔明的雄才大略和智谋过人, 也可见其琴艺精湛,曲调悠扬,同时自带一种胸有成足、气定神闲的气场,司马懿闻此琴声,心生疑惑,遂引兵而去。一人一琴救了一城。

周公瑾也是琴艺精湛,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当时美女想尽办法为博取周郎青睐,故意时时拨错琴弦,因为曲有误,周郎顾。

好像古人都会弹琴,他们聚在一起弹琴,写诗,喝酒,女子也一样。林妹妹会弹,琴棋书画诗酒茶,琴在首位。不知从何时开始,琴,变成了古琴,古琴曲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浮想联翩中,今晚的主角登台亮相。一温婉女子,一袭白色偏襟长衫,罩着白色长裙,气质超凡脱俗,声音轻柔,如缓缓流淌的小溪,徐徐地开始“探幽千年古琴,共叙岁月静好”——谈琴与弹情。

对于一个对古琴毫无所知的琴盲来说,什么古琴演变,什么结构变化,什么琴谱……都不感兴趣,唯有让我去听,告诉我怎么听,琴音有怎样的变化等,才是此刻我想要的。先付诸于感性层面,感觉愉悦了,理性更会主动参与。

忽然发现,教育真是相通的,学习新知识,该怎么开始讲最有效,最能抓住学习者的心?如何让学习者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值得研究。

终于,琴师开始弹琴。端庄地坐在琴旁,手一挥,一按,声音穿透而来,周围好静,凌空而来的声音,回响激荡。

不知道什么曲子,琴师故意不说。让我们自己听,自己感受。发现它的旋律如此沉着优雅,我的呼吸和着它的旋律,心跳似乎也是随着它的旋律跌宕起伏,真的很享受那种柔而有力的感觉。

一曲《良宵吟》,一曲《莲颂》,闭眼凝神静听,感觉真是岁月静好。

第一次知道王维的《渭城曲》就是《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琴师边弹边唱,没用话筒,可那琴声和歌声却非常清晰和悠远。

想起电视剧《白鹿原》中两个情节:

“朱先生一介书生,为避免西安一城生灵涂炭,独闯清营,冒死规劝二十万清军统帅方升罢战退兵,面对营帐外悬挂的此前充当说客的两颗人头和帐内案几上丰裕的酒肉,生死难料,甚是凶险。朱先生高声吟唱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还教随从的小舅子白嘉轩反复朗诵,何等气概?终成善果。”

“后来,白嘉轩遭遇牢狱之灾,行将罹难,又是靠这首《渭城曲》,让他峰回路转,去死返生。”

这首曲子到底有什么魔力? 

古琴声音里又到底有多少魔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