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篇文章在朋友圈疯传,《你的头1000名用户怎么来?从笨的事情做起!》,里面历数了hotmail, airbnb,strinkingly等创业公司是如何辛苦地获得种子用户的。然而在我看来,这其实不过是一篇作者为其服务的烘焙公司打的非常高明的广告而已。里面的观点,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奉为圭臬。
翻开我们当时的记录,微信前1000名用户达成用了25天的时间。
从上面的数据,以及我们当时实际的操作,前1000名种子用户的获取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
1-自有朋友圈:
最开始一周,用户平均增长速度在30左右,最主要增长就来自于我们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特定的朋友群里分享合适的内容带来的新用户。这个时候是最强的关系在起作用,基本每加一个关注,我们都知道这是谁,因为哪篇文章而关注我们。
之前看到过一篇讲APP推广的文章,大意是在朋友圈分时段对同个APP推广3次,那么潜在的对这个APP感兴趣的人基本都会下载来试了。
其他内容推广也类似。
操作注意事项:只推荐真正优质的内容,针对不同的群,要选择那个群内的人会感兴趣的内容,避免给人直接的广告印象,影响大家对微信的接受程度。
2-来自豆瓣热门/分类热门
之后,我们开始有部分豆瓣日志文章上了豆瓣的热门推荐,那几天豆瓣个人页面每天关注用户增长都在500以上,由于我们在文末都会加上微信二维码,因此也同时带来了微信关注用户的显著增加。
上图几个高峰都是来自于当时的热门文章。
你所在的行业总有行业里面较为出名的论坛社区,又或者你的目标用户总有聚集的地方。到那里去,展示你的产品,用质量,而不是数量,去争取上头条热点推荐的机会。然后你会发现,用户飞快地聚集在了你身边。
3-微信的自传播效应
作为当时的新兴社交工具,微信公众号当时的阅读率基本可以达到20%左右,转发率1%也算正常。好的内容甚至可以达到5%左右的转发。这便是我们当时用户来源的第三个主要渠道-第一批用户看到好的内容之后转发,吸引过来的新用户。
然而这个效应到目前为止正在逐渐降低。目前微信公众号如果可以做到10%的打开率算很不错了,0.2%的转发率也算正常。因此,通过微信自传播带来的增长效应会更缓慢。
然而不管是哪个渠道,关键的还是内容本身:
符合目标用户群需求,能解决他们关心的某个问题。并且能用他们习惯的语言,说得让人明白。这样的内容必然得到广泛的传播。
正如文首提到的那篇文章,之所以被传播得如此之广,不就是因为它看起来似乎在帮初创项目解决最难的冷启动的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