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设背景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孙家湾小学位于道教圣地武当山下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库区旁,是一所典型的库区移民学校。2012年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学校迁入新校区,虽说是新校区,但仅有两栋教学楼和简单的教学设施,校园内荒草丛生,乱石堆集。近几年在各方力量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初具规模。但在学校食堂后面有一块空地一直处于荒废状态。2019年春季学校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对荒地进行规划整理,初步形成一片农耕基地。
孙家湾小学所在地孙家湾村的农耕文化历史久远,据史书记载从唐朝起这里就是武当山庙宇的供养基地之一。孙家湾村还是丹江口市最大的蔬菜种植村,这里种植的大葱、韭菜、萝卜等蔬菜在周边乃至十堰都有一定的名气。因此学校具有一定的农耕文化实践课开展基础。
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农耕文化实践课?
农耕文华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耕文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耕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也需要传承与创新。因此开展农耕文化实践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没有城里学校那样的条件,开发不出高大上的课程,那么我们就立足农村,深挖农耕文化,开设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几千年历史,这是一片沃土。只要深挖,何愁结不出硕果?农村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农村孩子了解农村的历史与文化、热爱家乡、热爱劳动,这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应该加强的地方。农村学校不应妄自菲薄。
学校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建成之后,一度被称之为菜园子。但我觉得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菜园子,还是学生学习、劳动、实践的基地,更是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场所。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9月27日,利用早读空余时间,我让学生带着本子和笔来到学校农耕文化实践基地,让孩子们记录基地里自己认识的农作物,看谁认识的农作物最多,孩子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以前可没有这么深入“基地”细心的观察过。曾经学生对“菜园子”的认识只停留在“可以种菜、菜可以吃”这一层面。比如,菜园子里有青椒和尖椒两种辣椒,学生只知道他们都是辣椒,却叫不出他们具体的名字。
当我捡起一个大丝瓜,学生们都嚷嚷着可以拿回去炒着吃,但其实丝瓜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学生并不了解。比如,老的丝瓜瓤可以做洗涤工具;丝瓜藤可以入药;丝瓜的花也是一种美食;丝瓜还可以是我们美术创作的真实素材……正值仲秋时节,萝卜白菜都长出了嫩苗,然而刚长出来的萝卜和白菜苗非常相似,连我也用用肉眼观察不出来他们的区别。当我问孩子们时,他们也是一筹莫展。这是突然有一个孩子凑到菜苗跟前闻了闻,然后大声的告诉我:老师,这是萝卜!我很好奇,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呢?原来萝卜苗有很浓的一股萝卜味。我心里暗自想着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吧……
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研究土壤》,分为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类型、肥沃的土壤和保护土壤四个部分。科学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校园农耕文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学习场所。于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学生用手捻一捻,握一握,深入观察土壤的特征。
以后我还会经常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菜园子”观察、记录、劳作,并将这些实践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中,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菜园子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农耕文化实践基地。
附:孙家湾小学农耕文化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高富祥校长为组长,张一鸣老师为副组长,其余7名老师员工为成员的农耕实践活动课程小组。高富祥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一鸣老师为课程实施具体负责人,其余几位教师为教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高富祥校长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农耕文化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农耕文化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文化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农耕文化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农耕文化实践课,结合其他学科开展农耕文化实践课创新活动,鼓励学校生回家以后结合家庭教育,在家长带领下进行农耕文化实践学习。
四、充分利用优秀地方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
查阅寻找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农耕文化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室、多功能教室、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如家庭菜地、当地果蔬种植基地。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增长见识,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课。
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购买物资、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会克服困难筹集资金,确保农耕文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农耕文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农耕文化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老师不应该过多牵着学生鼻子走,另外,在管理上会有以下困惑:参加农耕文化实践课老师的工作量会增大,如何想办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