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季,朋友一行游玩,路过一处寺庙,小有名气。一位居士真诚为我们讲着寺的历史,最后安排一个活动,让每人自愿为寺里抄几句经文。每个人兴致勃勃的大展身手之后,居士又让拿着抄写的经文找一位高僧解读。排着长龙似的队伍煎熬的等待,终于轮到自己。高僧稳稳道来,原来自己抄写的这段经文意思是自己的子女学业有成,定题金榜,听到这里心里甜丝丝的。大师忽然话锋一转说,要想守住这份福气,需要天天祈祷,而我们这些俗人有没空闲 ,只有让寺里大师代替祈福,祈福需要捐点长明灯油钱,祈福半年捐多少,祈福一年捐多少,祈福三年捐多少……大师再说什么,我好像没听太清楚,瞬间,空气好像停滞了几秒钟。出了寺庙,一行人都不说话,心里怪怪的……
坐在车上,脑海里闪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动人的传说,洁净的初衷,善良的普及。
据说 印度恒河之畔有个美丽的地方——野鹿苑,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位国王喜欢打猎,野鹿苑野鹿繁多,为了保护部属,鹿王每天派出一只鹿让国王猎杀。直到一次,鹿王为了代替一只怀孕的鹿亲自跑来,它在国王面前痛苦流泪,国王通过一位老猎人知道真想后,规定不许再猎杀鹿,鹿群们终于又可以自由生活了。
后来野鹿苑里来了一个男子,在菩提树下苦修,终于悟道,之后在这里讲道 ,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一片林木,一丛绿草,一方讲坛,没有香烟缭绕,没有佛殿钟鸣,虽然清寂,但是真实传达了佛教之初的洁净和素朴,也在大多数信教之人心中传递着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