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照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和民众的期望,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还不够广阔。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把绿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从打造美丽村庄、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利益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
打造“原生态”美丽乡村,需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和承载能力,因势利导,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积极倡导乡村生态文化,继承和发扬森林文化传统,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美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步提升村庄的生产生活品质,力求保留村庄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避免盲目拆建,防止村庄风貌同质化。同时,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需求,将村庄打造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致力于营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原生态”美丽乡村。
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引擎,将绿色发展定位为前进的黄金路径。全面考量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农民的实际收入,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促进本地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打造绿色经济的典范。以深厚的农耕文化为底蕴,辅以秀美的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塑造独特品牌,开拓一条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道,以绿色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持续有效地释放乡村的发展活力。
推动“富民强村”战略,需着力打造“稳增长”的利益联结体系。应深入挖掘“旅游+”“生态+”的融合路径,创新实施“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致富能手+农户”等多元化经营策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体,从而有效促进区域内农户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要激发乡村治理的新活力,引导村民树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摒弃依赖心理,增强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并完善能够带来长期稳定增长的利益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