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命名”

斋藤孝《学会学习》一书介绍了很多独特有用的学习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彼得·德鲁克的“命名思考学习法”。按斋藤孝的说法,此法就是“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并定义已有事物”。我认为这个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命名的对象除了“已有事物”之外,可以扩展到所有事物——包括新的事物——所以我把它的名称改为“命名法”,并重新给它下了定义: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给它下一个精准的、便于记忆的定义。

我想起一件关于命名的事。

办公室里邻座的胡老师有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写周记,并定期上“周记赏读课”,这一系列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有天他又发现了一篇有意思的学生习作,一边批改一边念出声来。我在旁边仔细聆听一遍,发现这篇习作似乎是有意识地堆砌了大量成语,难得的是成语的使用基本符合语境。这种写法制造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很新鲜。我马上对这种写作练习产生了兴趣,就说下次要在自己的班级专门布置一个写作任务,由学生自拟标题,自选题材,写一篇作文,要求尽量多用成语,而且要争取准确使用。做这个写作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算是写作与成语复习的综合演练,学生应该会有兴趣。

想到这个点子,我很得意。回到家里,就跟同为语文老师的潘先生说了自己由胡老师学生的“成语作文”得到的灵感,潘先生听完以后马上说:“哦,你这是要让学生写掉书袋作文。”

“掉书袋作文”,挺新鲜的啊,我怎么没想到用这个词呢?这么说来,在布置这个作业时,我可以跟学生说:今天请你们写一篇“成语掉书袋作文”,就是一篇作文要尽量多用成语,而且要力求用得准确。下次我还可以布置“古诗掉书袋”作文,要他们尽量多引用古诗……

由这件事,我发现潘先生在“命名”方面有一种自觉意识和直击本质的能力,这正是我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孔夫子说过:“必也正名乎?”我愿意把这个“名”理解为“名字”,正名,就是起个好名字。抓住事物的本质,对它进行精准命名,人们看到它的名称,马上就能想到它的本质,这样对人际沟通和工作一定大有裨益。同时,坚持这么做,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如何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如何快速将杂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撑握这些技能,学习方...
    杜松松在行动阅读 5,707评论 0 1
  • 摘自《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以三个越,三年为期限严格遵守“行动计划”,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给自己制定一...
    行动派猎鹰阅读 5,490评论 0 0
  • 非暴力沟通 三个原则,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只观察,别评判”、“只说感受,不说看法”,当自己进入一个...
    忍落_奶爸阅读 1,118评论 0 1
  • 不知不觉就已经写到21篇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每天准时准点的写完,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一个机会...
    晨宝要瘦瘦瘦阅读 1,202评论 0 3
  • 眼前十米路, 全被雾当住 驾车一二档, 不敢超五步 行人少无数, 都把嘴捂住 到底是人间, 还是在仙处 半城白雾半...
    享受福袋阅读 1,274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