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天津大学的学霸奶奶,引爆了朋友圈。
镜头之下,耄耋之年的薛敏修奶奶手捧本科毕业证,圆了她21岁时的大学梦。时隔61年,她留下一张惊艳学子世人的成绩单:两年修满学分,多门课作业满分,习得流利的拉丁语、法语、英语、俄语,就连田径、游泳、骑马等年轻人热衷的项目也不在话下。
这一路走得有多执着,也就有多么曲折。薛敏修21岁时考上西北大学,因为工作单位不允许她读书,从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时隔两年,她又一次参加高考,却名落孙山。这个一沉就是几十年,65岁的她再次挑战,却挤不上高考的独木桥,直到她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成人教育,终于如愿以偿。
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她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像我这个年纪的老人更适合在家里种花养草,度过安逸的晚年时光。但我不甘于这样的生活,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人老不在年高,在于是否继续成长。
2,
最美好的年龄里,很多人担心韶华易逝,衰老悄然而至;可比起衰老,更可怕的是,当皱纹爬上鬓角时,除了缅怀外,无能无力。
年轻与衰老本质区别,不是年龄,而是对成长的态度。年轻人如果拒绝成长,便是心已消亡,身未入土;老年人追逐成长,无异于身如古木,犹有新枝。
有人说,老者应该归顺时间的铁律,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或者干脆退居二线,偶尔发挥余热,但不至于再有所追求。
老人应该有老人的样子,是大多数人的“双标”,一边鼓励老者“老有所为”,一边只允许他们去消遣。就好像老了不坐在麻将桌上,反而坐在书桌、工作台上是件很丢人的事。
时光蹉跎了他们年轻的容颜、活力,至少不要掩藏那颗不服岁月、追求成长的心。
3,
2015年的国际时装周,一个胸肌赫然的老者光着膀子走上 T 台,从此很多人都记住这尊“活雕塑”——王德顺。
他每一个神情、脸上每一寸皱纹都传递着昂扬的斗志,老人常说:“怎么衡量一个人老不老?就看他敢不敢去做没做过的事情”。
这身健硕的肌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50岁才开始塑造的。70岁那年,王德顺有意识地练腹肌,这早已超过了常识中的塑身黄金年龄。时隔9年,一场T台秀,这一身成果羡煞世人。
“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王德顺不相信急流勇退,他的生命力如同一弯汩汩流淌的河流,唯有不断成长、不断超越才是自我存在的意义。
4、
张嘉佳在《老情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不趁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活佛涅盘来的?有些人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而有些人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佛系青年的止疼药,不过是一句调侃,如果有谁信了,才是真的软弱。不历经风雨洗礼的云淡风轻,便是碌碌无为,唯有感受过人间冷暖,方知平淡是真的道理。
职场上,有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的人,就像被牢笼电击过的白鼠,当机会再次来临时,他们选举无动于衷。甚至还会拿出“我老了”的镇定剂,一饮而尽。就好像一句“老了”,足以掩盖一切庸碌与彷徨。
如果身边有人主动告诉你:他已经老了,所以工作、责任、义务就全是你的。那么,请体面地接纳并远离。因为他不仅倚老卖老,还在教你重蹈他的覆辙。
年老只是状态,却不是放弃的借口。黑塞的《悉达多》里,历经事故沧桑的主人公感慨道:世界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所有的孩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的垂死者必获永恒的生命。我不知道生命完结后是否永恒,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向死而生,矢志不渝追求成长的态度会感染更多的人,获得永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