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听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里面讲了一个知识的诅咒,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不知不觉的陷入了这种诅咒之中。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觉得偶尔打孩子是可以原谅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们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被父母打我们觉得很恐惧,很害怕,觉得父母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当我们成了父母以后,觉得打孩子又是那么的理直气壮,根源在哪里呢?是因为当父母的是这么想的:我结婚以前生活是自己的,结了婚以后就为孩子开始奋斗了,都没有我自己的时间了,挣钱都是为了给你花,拼了老命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我可以节衣缩食,为了你我可以忍气吞声,为了你我可以奋不顾身。我养你,供你上学,支持你结婚,帮你照顾你的孩子。为了你,我都失去自我了。我这辈子都奉献给你了,我打一下你骂一下你怎么了?怎么你还有意见吗?我打你骂你,还不是因为我爱你吗?是为了你变得更好呀……
但是孩子是怎么想的呢?考试成绩好了你就表扬我,给我钱给我买好吃的,考试成绩不好,你就要打我骂我。还说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怎么好,还说你怎么会生我这么笨的孩子?我成绩这么差,是不是注定将来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注定没饭吃呀。小的时候也听过在田埂上捡到我,在垃圾桶捡到我,或者是充话费送的,我真怀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我觉得你就喜欢成绩好的小孩。有时候你工作压力大了,你回来就跟我发脾气。心情好了你又对我亲热的很。我真的不知道你到底是喜欢隔壁家的小孩还是喜欢我?你是喜欢我的人,还是喜欢我的成绩?你是喜欢我的性格还是喜欢我听话?你口口声声说一切为了我好,累的要命都是为了我,但是我真的没有感觉到,我觉得你连喜欢我都谈不上,更别说爱了……或许我的成绩好一点,我听话了,你觉得你会喜欢我一点。我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不知道什么叫信心……虽然看到你很辛苦,我也很心疼,但是你真的让我觉得很迷茫……大人和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看有很多父母和孩子也跟朋友一样,我觉得不能理解。如果你爱我,请用我喜欢的方式来爱我。如果你爱我,请你爱我的人,不要爱我的成绩和听话……
知识的诅咒就是自己认为对方知道,而对方一点都不知道。大人认为,为了孩子我可以奉献一切,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是爱你的。而孩子不知道父母爱他,因为父母从来都没有跟他说过我爱你的话,也没有在言语行动上尊重他的感受,所以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这可能就是孩子叛逆的原因。你们都不爱我也不在乎我,我没有安全感。我现我原来无力反抗,现在有能力反抗你了,我要做我自己。既然你们不爱我,那我就要用我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
而知识的诅咒也在营销中比较常见。一个工作做久了,我们认为司空见惯,而客户根本不了解我们的优势。最后连我们自己也忽略了自己的优势。用心去体察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情感,或许可以让我们不陷于知识的诅咒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