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非官方统计,在我国培养一个博士总计要花费100万,这还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的资源和时间成本以及物价等因素。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成为博士,但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对孩子们都寄托了深切希望。
可现实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总会出现一些偏差,某些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有了这些表现,希望你能及时改变!
一、常把“别人家孩子”常挂嘴边
这一点相信所有家长们都有所体会,不论是原生家庭的父母会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都会经常比较,时间久了,孩子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管哪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己懦弱、无能,严重的会丧失自信,自卑心理由此而生。
二、家长对孩子们过于追求完美,寄予过高期望
很多家长结合自身的经经历,把一些自己“未完梦想”强行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不让自己失望,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威胁。当孩子们为了应付家长而选择虚伪的迎合时,他们就已经失去了自我,同时也违背家长的教育初衷。
此时的他们也只能为他们拼尽全力付出而获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这样的“成绩”是畸形的,一旦出现一点问题,就会成为致命“炸弹”,导致两败俱伤。孩子们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心理承受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一旦无法达到家长们的期许,则会产生自卑和叛逆心理。
三、对孩子不满时,一味地责备贬损,从不考虑孩子感受
家长们要知道,每个孩子做的不能让你满意时,他们就已经心存愧疚,这时候父母的责骂,会让愧疚感瞬间转变成反感,最后甚至到“爱咋咋地”,爆发了或许可以及时控制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选择了沉默,或许会更可怕!
四、自作主张,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们小时候吃饭,父母应当做的是关怀,不是干涉。“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这种行为尽量避免。还有孩子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不是太过分,尽量就随他去吧。对于报辅导班,请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偏科习惯,与孩子商量之后再报,这是最好的方法。
五、家长一言不合就“神预测”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
当孩子们做出家长们不满意的事情时,某些家长会“神预言”孩子有没有出息。第一类孩子,你越说他没出息,他就顺其然,失去奋斗和学习能力,完美实现你的预言!第二类孩子,他会选择用你认为的观念来“证明”自己,失去自我主导思想,完全的按照你的想法去活,那么,亲爱的家长们,你能保证你的预言就是正确的吗?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吸收新知,对世界的看法每天都在改变,也许孩子的未来远不止你想象得那么狭隘。
父母用自己的思想“操控”孩子,完全忘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在孩子的成长坦途横亘了一道屏障。
作家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大多数孩子的成长之路充满了风雨,孩子就像风中的蝴蝶,从不会被轻易“吹走”,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