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还带着几分微凉,厨房已经飘起了熟悉的香气——老妈正站在案板前揉面,案板上的白菜猪肉馅水灵灵的,擀面杖滚动间,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皮听话地舒展。“冬至就得吃热饺子,暖身又暖心。”她手下不停,语气里满是笃定,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也把冬日的寒意挡在了门外。
到了单位,刚坐下就收到同事递来的保鲜盒:“特意给你带了水晶蒸饺,萝卜虾仁馅的,尝尝鲜!”透明的饺皮里裹着粉嫩的虾仁和翠绿的萝卜,蒸得恰到好处,咬一口鲜汁四溢。一边是老妈手作的家常饺子,满是烟火气的厚重;一边是同事分享的精致蒸饺,藏着职场里的贴心——这个冬至,被两份热腾腾的心意裹得严严实实,连空气里都飘着温柔的味道。
说起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总想起老辈人常念叨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这习俗和张仲景有关,当年他寒冬里看到百姓冻得耳朵生疮,就用面皮包上羊肉、药材,煮成“祛寒娇耳汤”分给大家,后来“娇耳”就演变成了如今的饺子。说到底,这习俗哪里是怕冻掉耳朵,不过是中国人把对家人的牵挂、对寒冬的抵御,都包进了这一方小小的面皮里——一口饺子下肚,暖的是胃,更是心,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感受到的烟火温情。
午后得闲,翻了翻手边的学习书,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书页上,字迹都变得温柔起来。没有急匆匆的赶工,没有紧绷的焦虑,就这么安静地读几页,享受片刻的沉淀。想起明天是休息日,要去给排球队当拉拉队,光是想想赛场上的呐喊和热血,就觉得充满了活力;又听说考试那周或许能好好休息,心里更是多了几分释然——生活就像这样,有忙碌的奔波,也有不期而遇的松弛,不必强求事事周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坚持日更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但每次看到后台有人留言说“一直在等你的文字”,就又有了动笔的动力。感恩那些记得我的人,记得我的喜好,记得我不经意说过的话;感谢那些在我迷茫时给我指引、在我需要时伸出援手的人,是他们的善意,让我在前行的路上从不孤单。就像这个冬至,因为有老妈的饺子、同事的分享,才显得格外温暖。
冬至是岁末的温柔节点,也是时光的馈赠。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烟火,感恩身边的陪伴,接纳生活的每一种模样。接下来的日子,继续带着这份暖意,认真生活,坚持热爱,不辜负每一份期待,也不亏待每一份真心。毕竟,最温暖的时光,从来都在当下,在每一个被爱与善意包裹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