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重新尝试

过去几十年的人生规划里,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写作。中小学的我是作文拿高分的学生。可是平心而论,我当时始终觉得自己写的文一般,技巧没有,才气也没有,很是羡慕那些文笔优美的同学。偶尔有同学说:“你文科好,以后当个作家!”我顿时眼前出现了一个中年、有点落魄的男人形象,皱纹深厚沟壑沧桑,一手拿烟,一手拿笔,在烟雾缭绕中面目模糊地奋笔疾书。不,我坚决不!我是女孩子,还没有开始青春靓丽呢,坚决不要变成这样。

大学期间,青春的荷尔蒙作祟和对未来的迷惘无处排解,我拿起了笔,写了两篇短小说。有限的生活环境,无病呻吟的个人情绪,强装深沉的笔触文风,现在看看,不外如是。大约是我对自己写的东西也不甚满意,所以,写作只此一次。

年纪渐长,心里开始堆积更多的感触和认识,对生活,对人性,对困境,也对感情。一日,坐大巴在高速上,百无聊赖胡思乱想,突然想到:要不然写一本小说吧,把自己身边这些典型人物书写下来。随即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始终认为,写作不仅是沉重的脑力活,也是个沉重的体力活。

多年后再进校园,我重拾了对诗词的喜爱。看韵书,辨四声,学习格律。情绪饱满之时,偶尔作诗填词。写的好与不好尚在其次,短短几个字可以表达复杂的情绪让我很惊喜。我钦佩这种短和精炼,它免去了我构思长文的麻烦。后来,每当有什么想法,一首律诗就把自己打发了。我再次确认了自己不喜写文章,无论散文、小说还是其他。

7月,朋友撺掇我写一些育儿文章,介绍自己的经验。阅读了一些公号,虽然与我的风格不太一样,但觉得并没有那么难,还是可以试试。也许,我真的可以写写育儿的经验得失,自我梳理一下。8月听书时,无意中学习了弘丹老师的听书稿课程,突然发现风格很是眼熟,与我日常工作的文章非常相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写作种类有很多,很多是有套路的,不是完全依靠天分才气的。而套路,是可以学习的。

那么多文体中,听书稿和拆书稿真是让我似曾相识,一见钟情。原来读书也可以写成拆书稿和听书稿读书,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的输出。回想过去那些年,因为兴趣广泛,我看了不少交叉学科的书籍。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输出过。而且,因为习惯不输出,所以写一篇文章似乎变得很难。我有那么多想法,却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听书拆书,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将以前的思绪进行整理,可以把看过的书知识点融合,也可以利用我个人写文的文字习惯。我不擅长讲故事,说理相对更为顺手。所以,听书稿和拆书稿的文字,对我而言更为亲切。更何况,从弘丹老师的课上我才知道,原来听说稿拆书稿也可以变现。这对于我来说诱惑力非常大。我正陷入人生的低谷,经济窘困,每天疲于奔命,但是投入产出不相匹配。我一直在寻找其他副业机会。但是,由于我的个性原因,经商微商等等我几乎从不奢望。我喜欢宅,喜欢看书。所以当我看到听书稿拆书稿时,心里面一直在疯长希望的草。我想学习听书稿和阐述稿,我想整理自己以往的思绪,我想重新清理自己思维的结构,我想用自己这么多年在读书和专业上的投入变现。我想在不惑之年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在努力。

因此,当看到弘丹老师10月的听书稿拆书稿写作训练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做一件事情做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